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听雨楼法帖

听雨楼法帖

① 四卷。清周於礼(1720-1779)辑。周於礼,字绥远(一字亦园),号立崖,云南嶍峨(峨山彝族自治县)人。乾隆十六年(1752)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周於礼书法以苏轼、米芾为宗,笔势雄伟。除该法帖外,另著有《敦彝堂集》、《听雨楼诗草》等。该法帖共四卷,其中第一卷为褚遂良、颜真卿和蔡襄书迹;第二卷为苏东坡兄弟父子书迹;第三卷为黄文节书;第四卷为米芾、赵孟頫书迹。与当时诸刻帖一样,此《听雨楼法帖》亦失于精鉴,而致使选帖殊谬,真伪混杂。有清嶍峨周氏本。② 四卷。清孙阜昌辑。咸丰元年(1851年)刻成,每卷分装四册,收唐人为颜真卿、李邕、贺知章、郭子仪,宋人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皆以墨迹入石。但这些唐宋人书以及题跋并无一是真迹。其中贺知章书,在宋代《秘阁续帖》中仅有数行,郭子仪书,则一切刻本中都不存在。而此刻的贺知章《千字文》、郭子仪《后出师表》皆洋洋大篇,岂不是成了旷世奇宝?此帖中不仅唐宋人之书为伪迹,如明代的王阳明、海刚峰、付青主,清代的姜西溪、张得天、刘墉、王梦楼等,一例伪书。真正真迹者不过王虚舟、曹地山、程京萼数人。另外还有像云南僧人湛福,能刻印,而书实为俗品,此帖也列入书家之中。虽是真迹,但有何保存价值呢?按凡收藏书画者,大都能辨真伪,即使兼有误收,也不能连篇累牍,尽是赝迹。像孙阜昌之类,夸其所藏,且刻石者,世上少有。有太谷孙氏本。

猜你喜欢

  • 孔子弟子传略

    二卷。明夏洪基撰。夏洪基,明末人,详见《孔子年谱纲目》条。夏洪基认为前人有关孔子弟子著作如《孔子家语》、《史记》、《四书人物考》等,记载孔门弟子或言行事迹与姓名里邑分载,或语无伦次,或庞杂无序,因作《

  • 军器则例

    二十四卷。清董诰(?-1818)等奉敕修。董诰,礼部尚书董邦达之子。清大臣,乾隆十八年(1753)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是书于嘉庆十九年(1814)告成,其卷一、卷二为条例,卷三为

  • 郑注孝经考证

    一卷。清潘任撰。潘任生卒,籍贯及事迹不详。著述有《郑注孝经考证》一卷、《孝经讲义》一卷《孝经集注》一卷、《读孝经日记》一卷、《孝经郑氏解疏》十卷(未刊行)等。郑玄《孝经注》,自刘知己以来多有疑者。严可

  • 周易像象述

    十卷。明吴桂森(生卒年不详)撰。桂森字叔美,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贡生。吴桂森曾经从顾宪成,高攀龙在东林书院讲学,后来又师从钱一本学习《周易》。钱一本曾撰有《像象管见》一书,桂

  • 湖上篇

    一卷。明李奎撰。李奎,字伯文,号珠山,又号龙珠山人。归安(浙江吴兴)人。生平事迹见《李伯文诗选》条。此篇为李奎居乡里之时,流连湖上景物而作。共六十四首。版心有龙珠山房四字,版式与《闽中稿》略同。首有归

  • 楚辞补注

    十七卷。宋洪兴祖(1090-1155)撰。洪兴祖,字庆善,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宋徽宗政和中登上舍第。南渡后,历任秘书省正字,太常博士等职。后出知真州、饶州,兴学开荒,有政绩。因触犯秦桧而编管昭州卒。

  • 古今通韵

    十二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生平见“越语肯綮录”。是书为排斥顾炎武《音学五书》而作。创为五部、三声、两界、两合之说。五部是:东冬江阳庚青蒸为一部、支微齐佳灰为一部、鱼虞歌麻萧肴豪尤为一部、真文元寒删先为

  • 东园文集

    十三卷。《续编》 一卷。明郑纪撰。郑纪,字廷纲,别号东园,福建仙游人,生卒年不详。天顺四年(1460)进士。官至太常卿、南京户部尚书。著有《东园文集》、《东园诗集》。此集前四卷为经筵讲章及奏议,后九卷

  • 颐志斋文钞

    一卷。《诗钞》一卷。清丁晏(约1835前后在世)撰。丁晏,字俭卿,江苏山阳人。生卒年未详。道光元年(1821)举人。官内阁中书。考证经史,著述甚富。惟诗文集虽经编定而未梓行。罗振玉于其后人处得见写本。

  • 东汉书刊误

    四卷。宋刘攽(1023-1089)撰。刘攽,字贡父,庆历间进士,熙宁初,知太常礼院,元祐初,召拜中书舍人。享年六十七岁。《宋史·艺文志》记载,刘攽《汉书刊误》四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刘攽《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