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姓氏书辨证

古今姓氏书辨证

四十卷。宋邓名世(生卒年不详)撰。邓名世字元亚,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其祖为孝甫,《宋史·隐逸传》原序中称为文昌先生。李心传《系年要录》载:绍兴三年十月,诏抚州进士邓名世赴行在,以御史刘大中荐也。四年三月乙亥,上此书。王应麟《玉海》中的记载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认为邓名世先以草泽被召,上书之后才诏赐出身,充史馆校勘。此书《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都作四十卷,而《宋会要》作十四卷,《中兴书目》作十二卷。可能是传写之误。此书长于辨论,以《左传》、《国语》为主。自《风俗通》以下,各采其是者而从之。对于《元和姓纂》抉摘独详。又以《熙宁姓纂》、《宋百官公卿家谱》这两部书相互对照参校。因此,补充了史传之缺。邓名世之子邓椿协助编排此书,同时,邓椿也有《画继》一本传世。同时,也继承了其父“考证甚详,盖不虚也”的传统。《古今姓氏书辨证》宋绍兴有刊本,已散佚。《永乐大典》散附千家姓下,已非原来的编次。唯王应麟引原序称:始于国姓,余分四声,则其体例与《元和姓纂》相同。现本仍以韵隶姓,重新编辑,编为四十卷,目录二卷。其中,复姓的皆以首字为主,附见于各韵之后。对于征引有讹误的,附以案语,加以纠正。有清嘉庆七年(1802)洪氏刊本、守山阁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王常宗集

    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王彝(?-1375)撰。王彝,字常宗,其祖为蜀人,本姓陈氏。父为江苏昆山教授,遂迁嘉定(今属上海)。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书成赐金币遣还。寻选入翰林,以母老

  • 文选类林

    十八卷。宋刘攽(1022-1088)撰。刘攽字贡夫,临江新喻(今属江西省)人。刘敞之弟,与其兄刘敞同登进士第。曾任州县二十年。后为国子监直讲。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尝贻书王安石,论新法不便,出知曹州。后官

  • 樊绍述集注

    二卷。清孙之騄编汇。孙之騄字子骏,浙江仁和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在世。贡生,雍正间官庆元县(今浙江)教谕。樊宗师(?-819)字绍述,河中(今山西永济)人。樊宗师之文见称于韩愈

  • 四书考辑要

    二十卷。清陈兰森编辑。陈兰森,广西桂林人,陈宏谋之孙。卷首有陈宏谋序,言“章句集注以及大全诸书。于典制人物少所记载,因令长孙兰森详加参核,辑其要略,增以注释,有疑义者,申以按语,予复为阅定”。开篇题为

  • 楚辞释

    十一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为曾国藩幕僚。后讲学蜀、湘、赣等地,历掌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清末授翰林院

  • 学诗毛郑异同签

    二十二卷,附一卷。清张汝霖撰。汝霖字宰眉,江西武宁人。生平不详。书前有作者嘉庆二十四年(1819)自序,则其书成当在此时。自序称其尝从家训之余,侧企汉儒之学,谨辑其素所请业,与讲课间问辩之作,为毛郑发

  • 小学搜逸

    不分卷。近代龙璋(1854-1918)撰。龙璋字研仙,号甓勤,晚号潜叟,攸县(今属湖南)人。是编为辑录已经亡佚的文字、音韵、训诂著作的汇编。辑录小学佚书的工作始于清代学者任大椿和孙星衍。任大椿有《字林

  • 绵竹县乡土志

    不分卷,清黄尚毅纂修。黄尚毅字仲生,邑人,举人。清末,蜀中各邑大都奉部令编纂乡土志,此篇亦其中之一。《绵竹县乡土志》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本不分卷。其分为三科:一曰历史,甲沿革,乙政绩,丙兵事,丁

  • 永济县志

    二十四卷。清李荣和、刘钟麟修,张元懋纂。李荣和字木庵,河北安国县人。拔贡出身,光绪四年(1878)由岚县调任永济县知县。设县以来,百有余年,未经修志。光绪十二年,荣和取康熙三年之州志,与乾隆十九年府志

  • 春秋三书

    三十二卷。明张溥(见《诗经注疏大全合纂》)撰。该书分《列国论》二十四卷、《四传断》七卷、《书法解》一卷,计三部分。书未完而张溥卒,张采续撰,将《诸传断》所未完之文公、襄公、僖公条补续,并为之刊行。无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