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历城县志

历城县志

十①六卷。明宋祖法修,叶承宗纂。宋祖法字允绳,新蔡县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曾任耿济、祁门知县,官至刑部主事。叶承宗字弈绳,邑人,天启七年(1627)举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授临川县知县,于顺治五年冬,死金声恒之难。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请兵下济南,将明末刘富平、刘亮采两家方志,毁于兵乱。崇祯十三年,宋祖法掌历城,怂恿叶承宗重修历城县志。叶承宗乃请赵天开等人一同参修。历数月,志成。《历城县志》崇祯十三年(1640)泺源叶氏友声堂刻本。此志考据博洽,记述详明。然其山川、古迹、职官、人物类中,脱漏时见,因刚经历兵燹,虽远采旁搜,文献无征之故。此志尚有康熙六十一年(1722)李师白增补刻本和民国二十九年(1940)燕京大学影抄本。②五十卷,首一卷。清胡德琳修,李文藻等纂。胡德琳字碧腴,一字书巢,安徽休宁人,后定居临桂县(今广西桂林)。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授四川什祁知县,三十一年(1766)任历城县令,不久升济宁州知州。他一生著述甚富,有《西山杂咏》、《东阁间吟》、《书巢尺牍》、《济阳县志》、《济宁直隶州志》、《东昌府志》等。李文藻(1730~1778),字素伯,晚年号南涧,山东益都县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官至桂林府同知。其自幼好学,藏书数万册,著述亦多,有《恩平》、《潮阳》、《桂林》等集。主纂《诸城县志》等。胡德琳掌历城时,慕李文藻之名,开志局,延其主纂县志。志稿未就,胡德琳即迁济宁刺史,延前廉使沈廷芳总司其事,历数月,告竣。《历城县志》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全书五十卷首一卷,分纪、考、表、传四部,卷首有《圣制》、《宸翰》等及图、序。志目为:卷一至卷二总纪;卷三至卷五地域考;卷六至卷九山水考;卷十至卷十三建置考;卷十四至卷十八古迹考;卷十九至卷二十二艺文考;卷二十三至卷二十五金石考;卷二十六封建表;卷二十七职官表;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一选举表;卷三十二袭爵表;卷三十三貤封表;卷三十四宦迹录;卷三十五至卷四十八列传;卷四十九至卷五十杂缀。此志体例基本承袭《史记》,编次有条不紊,考核精确,特别是古迹考、艺文考、金石考,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列传》中不仅列人名,而逐人列有小传,极为难能可贵。此志为志中佳作。

猜你喜欢

  • 词学全书

    十四卷。清查继超编。查继超字随庵,海宁(今属浙江)人,生卒年未详。本书编辑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毛先舒《填词名解》四卷,王又华《古今词论》一卷,赖以邠《填词图谱》六卷,续集一卷,仲恒《词韵》二卷

  • 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二篇

    (拓本)罗振玉(1866-1940)编次。振玉字式如,又字叔蕴、叔言,其后自号雪堂、永丰乡人、松翁,1866年生於江苏淮安,但不喜以淮安人自居,故其著书恒题“上虞罗振玉”。学术上,在保存内阁大库明清史

  • 却扫编

    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徐度(生卒年不详)撰。徐度字敦立,应天府谷熟(今河南商丘东南)人。钦宗朝宰相徐处仁幼子。南渡后,寓居吴兴。绍兴八年(1138)任校书郎,升都官员外郎,累官至吏部侍郎。徐度寓居吴兴时,

  • 明人文断

    不分卷。未著撰者名氏。本书皆采掇前人论文之语,抄录而成。所引如《纬文琐语》、《湖阴残语》之类,世已无传,颇有足资考证者。然舛误冗杂,亦复不少。如所引杜牧一条,本是《李贺集序》所言譬贺之诗,而误以为泛论

  • 孔北海集

    一卷。汉孔融(153-208)撰。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西南)人。孔丘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少慧,性孝友,好学博览。年十岁,见李膺,膺与宾客均奇之。独太中大夫陈韪讥他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

  • 六十家小说

    见《清平山堂话本》。

  • 农桑衣食撮要

    二卷。元鲁明善(生卒年不详)撰。鲁明善,维吾尔族人,元延祐元年(1314)任寿阳(今安徽寿县)郡监。在任郡监期间撰成《农桑衣食撮要》一书。《农桑衣食撮要》是一本农家历性质的农书。它按月分条罗列农夫应做

  • 芙蓉馆集

    二卷。明杨一葵(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杨一葵,字翘卿,福建漳浦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云南布政司。著有《芙蓉馆集》。是集凡诗一卷,,文一卷。其诗格颇清,文则多应酬之作。据

  • 六官政考

    十卷。不著撰人。书共十册,分为天官一册、地官一册、春官三册、夏官三册、秋官一册、冬官一册。记事起自五帝三代,止于清代。书中对夏官之蒙古,叙述特别详细。对清代蒙古内外札萨克部名,都一一记载在册,即使没有

  • 历象考成后编

    十卷。清戴进贤主编。康熙朝《历象考成》所述主要是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宇宙体系和天文学数据。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望远镜的使用,第谷旧法所测经纬度与实测已出现了差距。乾隆初期不得不采用法国卡西尼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