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四十卷。明凌濛初(1580-1644)编撰。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一号稚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鸟程(今浙江湖州市)人,明末文学家。少壮时于科场不得意,专以著书和刻书为业。五十五岁时,授上海县丞,署理海防及漕盐等事务,颇有政绩,后升任徐州通判。明末参与镇压农民起义,1644年被李自成义军围困,呕血而死。一生著作甚丰,有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世称“二拍”,与冯梦龙“三言”并称“三言二拍”。选编有散曲、传奇集《南音三籁》,著杂剧《虬髯翁》、《北红拂》及传奇《乔合衫襟记》,另有《言诗翼》、《诗逆》、《诗经人物考》等各类著作,多已不传。《初刻拍案惊奇》每卷演一个故事,计四十篇。凌氏在该书《原序》中说,有书商见冯梦龙“三言”颇受读者欢迎,建议他仿效作之。而宋元的旧小说,已被冯氏“搜刮殆尽”,“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故事取材也有出自《太平广记》、《夷坚志》、《剪灯新话》、《剪灯余话》等前人小说的,但综观全书,据旧本改写或抄录者很少,大部分是凌氏的创作。故事时代属唐代九种,宋代七种,元代六种,明代十三种,时代不明的五种。该书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以往文学中那些帝王将相、英雄美人,而多是平民百姓。市民商人、贩夫走卒、娼妓小偷等向来不登文学大雅之堂的人物成了主角。这种观念的变化,来自于明清之际市民阶级意识形态影响。而且书中冲破以商为末流的正统意识,肯定了商人们冒险逐利的活动,如开篇第一卷《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期胡指破鼍龙壳》,写主人公文若虚带仅值一两银子的“洞庭红”出海获重利,以及在荒岛上意外得到珍宝的奇遇。同时,书中不少篇章也描写了各类奸骗盗杀等丑恶故事,展示了金钱情欲漩涡中被扭曲了的人性。很多故事描写了婚姻恋爱和男女关系,其中较好之作如卷九《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等,批判了封建门第和嫌贫爱富的婚姻观念,肯定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自由的大胆追求。该书描写婚姻爱情比较直率大胆,毫不掩饰地写青年男女对情与欲的要求,与理学家提倡的“存天理、去人欲”主张尖锐对立,明显可见作者受到明代李贽等思想家崇尚“童心”、“赤子之心”进步思想的影响,主张人性自由发展,崇尚“真”,反对虚饰。所以像陆蕙娘那样抛弃了骗子丈夫跟人私奔的行为(《张溜儿熟布迷魂局,陆蕙娘立决到头缘》),被称赞为“侠”;而许多道士和尚披着圣洁外衣荒淫纵欲的行径(卷六、卷十六、卷二十六),则因其出于虚饰,作者大加挞伐。在涉及男女关系的情节中,虽然作者声明“绝不作肉麻秽口,伤风化,损元气”(该书《凡例》),但色情秽亵描写其实不少,比冯氏“三言”露骨赤裸。另外,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和迷信果报观念的说教也杂陈其间,不脱时代局限。关于取材原则,作者在《凡例》中说:“事类多近人情日用,不甚及鬼怪虚诞。正以画犬马难,画鬼魅易,不欲为其易而不足征耳。”所以该书故事多是描写世俗人情,涉及神鬼怪异之事很少,现实性较强。虽也间杂少量诗词,但故事主体用通俗简练的语言叙述,人物形象较生动,情节曲折。总之,该书是“三言”之后明代白话小说的又一重要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该书的明崇祯戊辰(1628)尚友堂原刊本四十卷,是全本,现藏日本日光山轮王寺慈眼堂法库。国内流传的有多种三十六卷刻本:复尚友堂本,清消闲居本,松鹤斋本,万元楼刊本,敬业堂刊本。铅印的有:上海杂志公司《中国文学珍本丛书》本及中央书店、新文化书社的翻印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以复尚友堂本为底本,参补其它版本,以《初刻拍案惊奇》为题出版。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日本藏的尚友堂本影印全本。1992年,海南出版社据日本尚友堂本排印全本。

猜你喜欢

  • 东湖志

    二卷。清特通阿撰。特通阿,曾任台州府知府。东湖在台州府崇和门外,特通阿任台州府知府时,选郡士洪震煊、沈阿斗、郭协寅共为纂述,书未竣,而人因故散。特通阿复属郡学博沈淖成之,实非其自作。《东湖志》嘉庆九年

  • 咨言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一名《六咨言集》、《六咨言》。唐枢曾聚众讲学,所至即为咨言,书名由此而得。共分五部分,一作于金波园,一作于木钟台,一作于飞英寺,一作于天心书院。主要内容为衍述良知

  • 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

    见《道德经论兵要义》。

  • 黔娄子

    一卷。原题周黔娄先生(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黔娄先生,战国时齐人。据《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黔娄子》四篇,题下注称黔娄先生:“齐隐士,守道不诎,威王之下。”又据皇甫谧《高士传》记载,黔娄先生

  • 济生方

    八卷。宋严用和(约1199-1267)撰。严用和,字子礼,南康(今属江西省九江市)人,十二岁从当时名医刘开学医,十七岁独立行医。作者经三十余年实践,博采前人良方及民间验方,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于宝祐癸丑

  • 素问集注 灵枢集注

    各九卷。清张志聪(1610-1684)撰。《素问集注》又名《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集注》又名《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张志聪字隐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师从张子卿学医,继集同学高士宗

  • 黄介庵集

    十一卷。明黄淮(1367-1449)撰。黄淮,字宗豫,永嘉(属浙江)人,洪武三十年(1397)进士,除中书舍人,累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谥文简。著有《省愆集》、《退直集》、《归田集》等。据黄虞

  • 长白山记

    一卷。清刘建封撰。长白山,高约三十里,范围约二百四十里,土少沙多,海浮石居其半,树木不生,四季积雪,四时望之长白,故名长白山。光绪三十四年(1908),刘建封与郡守李延玉等,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托,勘

  • 益都县图志

    五十四卷,首一卷。清张承燮修,法伟堂等纂。张承燮字云心,平利人,光绪十三年(1887)任益都县知县。法伟堂字小山,山东胶州人。旌贤书院山长。《益都县志》,创修于明,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1)知县陈食

  • 剩语

    二卷。元艾性夫(约1279年前后在世)撰。艾性夫字天谓,号孤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卒年不详。与兄艾叔可、艾宪同有诗名,时称“抚州三艾”。入元,为江浙儒学提举。著有《剩语》、《孤山晚稿》。此集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