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出三藏记集

出三藏记集

十五卷。梁代释僧祐撰。僧祐生平事迹详见《弘明集》条。《出三藏记集》一书,简称《祐录》意在订正经译。全书共分四科:一、撰缘记,二、诠名录,三、总经序,四、述列传。记印度佛教结集及新旧名义异解有一卷,共五记。在诠名录中历载诸经师出经目帙,以及失译疑伪等书目二千一百六十二部,四千三百二十八卷,分为十七录释列,总为四卷。在总经序中,载出经记、经序及经注次序等一百二十篇,总为七卷。在述列传中,叙述历代名经师及大德事迹,列传三十二人,总为三卷。四科内容及所录目的,正如记集作者自序所指出的那样:“缘记撰列则原始之本克照。名录铨则年代之目不坠。经序总则胜集之时足徵。列传述则伊人之风可见”。《出三藏记集》是自汉代至梁代,在经传增多,传经之人多无人和晓其姓氏名遂,也缺乏详载,莫测年代,或竞举一方,或偏叙一代的情况下,集历代经传经译经注之大全,辨识真伪以新体例编定下来,成为当时体例最完备的指导有关阅经诸问题的权威性书籍。在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到佛教学界和佛学研究人员的重视。现见载版本有卍藏经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枢垣题名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也未写明编撰年月。但从内容来看,本书似撰写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后。全书的断限是:自光绪二年至二十一年十月,备列了这一时期所有军机大臣及军机章京的题名。卷首录有光绪十年三月礼

  • 逊斋易义通考

    六卷。清纪汝伦撰。汝伦字虞嬛,河北河间人,乾隆年间举人,官至满城教谕。由作者之朱书小识可知此书之成仅用时九个月。全书内容,大体是节抄朱彝尊的《经义考》,只有易类编次体例与《经义考》不同,将《经义考》分

  • 左传真伪考

    不分卷。瑞典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1889-1978)撰,陆侃如(1903-1978)译。高本汉是瑞典语言学家、汉学家。曾任哥德堡大学教授、副校长,远东文物博物馆馆长,瑞典皇家人

  • 群经说

    四卷。清黄以周撰。黄以周,本名元同,后改今名,而以元同为字,浙江定海人。生卒年不详。同治九年(1870)优贡,曾任处州教授。是书为南菁书院所刊,王先谦《经解续编》曾刻其《经说略》二卷,但不是此书的全部

  • 孝经学凡例

    一卷。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秀平,初名登廷,字学斋,四川井研(今四川井研)人。经学家。师从王闿运。著述颇丰,有《群经凡例》、《今古学考》二卷、《公羊三十论》、《经学初程》、《春秋图表》、

  • 致知格物解

    二卷。清代魏裔介(见《孝经注义》)撰。此书上卷记载了二程(程颐、程颢)、朱熹关于格物致知方面的论述,下卷摘列了历代儒家格物致知的学说,书后附有作者所写的“辩格物致知”二篇:一篇叫《致知格物非物欲扦格》

  • 金华子

    二卷。南唐刘崇远撰。生卒年不详。刘崇远本河南人,唐末避黄巢起义,徙居江南。仕南唐为文林郎、大理司直。自号金华子,因以名书。此书《郡斋读书志》题《金华子》,又题《刘氏杂编》,《直斋书录解题》题《金华子新

  • 中州人物考

    八卷。清孙奇逢(详见《读易大旨》)撰。本书为作者晚年移居河南辉县夏峰村时所作,收二百余人,分理学、经济、忠节、清直、方正、武功、隐逸七类,每类一卷,其第八卷为《补遗》和《续补》。所收除忠节类之末附元蔡

  • 九族考

    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道光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俞樾精《公羊》学,成《经说》十六卷,先后主讲于苏州紫阳、上海求志等书院,主杭州诂经

  • 东园诗集续编

    八卷。明郑纪撰。郑纪,字廷纲,别号东园,仙游(今福建仙游县)人,生卒年不详。天顺四年(1460)进士,累官南户部尚书。有《东园诗集》、《东园文集》(已著录)。此编为郑纪诗集。起初,其子郑主一、郑主敬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