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经伤寒辨证

六经伤寒辨证

四卷。清蔡宗玉(生卒年不详)辑,林昌彝补方。蔡宗玉字茗庄,泉州(今属福建)人。约生活于乾隆年间。名医陈念祖曾师事之。此书就伤寒六经见证,以分经辨证归类方法,列述伤寒证的各种证候。每一证候,先列原文,对其病因、病理、辨证、治法逐一说明。列述伤寒有关病证,从发热、恶寒起至寒少热多止,计八十余则,多为论证与治法。又列六经伤寒辨证方法,为林氏汇集的治疗方剂。蔡氏原稿存于陈念祖家,林氏从陈念祖之孙处得之,即补叙数条,又附诊脉、变通说等十一条。蔡氏原书但载方名,不详药性,林氏为补录全方,又增一卷于其后。林氏所补,依次补方,仅录药物,不标剂量。并增补温病、霍乱等证治内容。如恶寒证,一用附子汤,一用白虎汤,以辩别口中和与不和。又如恶风症,一用桂枝汤,一用小柴胡汤,以辨别胁满和无胁满。林氏所补诸条,多用来区分伤寒、温热之治法,多从吴瑭《温病条辨》之说,略有与蔡氏原书不同之处。又有荒诞迷信之方,如救治羊毛瘟神方、急救软脚瘟、痧症七十二种神方、雷击散、急救霍乱神方等方。有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

猜你喜欢

  • 五经小学述

    二卷。清庄述祖(1750-1816)撰。述祖字葆琛,江苏武进(今武进县)人,经学家,庄存与弟之子。乾隆庚子进士,官山东滩县知县,在任明畅吏治,后乞归,著书、侍养父母。述祖传存与之学,研求精密,对于世儒

  • 大学臆说

    二卷。清苏源生撰。源生字菊村,河南鄢陵(今河南鄢陵)人。贡生,尝学于钱仪吉。是书首有方宗诚序,大旨笃守朱子《章句》,间引《语类》、《或问》等书,以及其他各家之说,以补充其义。朱子所说彼此不同的,则参互

  • 静香阁诗存

    一卷。清黎春熙(公元1869年前后在世)撰。黎春熙字文绮,广东顺德人,黎北棠之女,副贡龙泽鋆之妻。此书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本。被收入《螺树山房丛书》之中,有龙裕光所作跋语,曰:此稿仅得古近体诗

  • 可园诗存

    二十八卷。清陈作霖(约1890前后在世)撰。陈作霖字伯雨,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元年(1875)举人,卒年八十四岁。《可园诗存》共收古、近体诗一千六百七十余首,首卷曰《烬余草》,依次为

  • 字林精萃

    八卷。清墨庄(其生平不详)辑。是书与吕忱《字林》无涉。又名《字林经策萃华》或《彬雅》,似是为读经而编的字汇。其分卷悉以偏旁字画多少为次,每字之下,搜集各经笺传及《说文》以注之。其凡例云:“凡笺传注《说

  • 钟律通考

    六卷。明倪复(生卒年不详)撰。复字汝新,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书凡二十七章,始于《黄钟本原》,终于《风雅十二诗图谱》。其中或标卷目,或不标卷目,疑传写者有所佚脱,非其旧书。卷首有嘉靖丙戌(1526)

  • 长乐县志

    ①二十卷首一卷。清彭光藻等修,杨希闵等纂。彭光藻,字敬轩,湖南武陵人,贡生。同治七年(1868)任长乐县知县。杨希闵,考江西新城人。长乐邑乘,首修于明弘治十七年邑人刘则和。再修于万历二年邑人郑世威。三

  • 晋书

    一百三十卷。唐房玄龄(579-648)等撰。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隋末进士,后任秦王李世民王府记室,协助筹谋统一,取得地位,官至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后封为梁国公。《晋书》是官修史

  • 大宁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高维岳纂修,魏远猷纂。高维岳,字燮堂,关中人,曾任大宁县知县。县志始于乾隆十一年(1746),为县令大定举人阎源清所修。其书规模粗具,遗事鲜详,其后至光绪年间又百余年莫能继轨,而旧编又已

  • 王度二石传新、旧《唐书·艺文志》附二石伪事

    一卷。清汤球辑。《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王度二书,一曰《二石传》二卷,一曰《二石伪治时事》二卷。田融一书,则《赵书》一名《二石集》是也。新、旧《唐书·艺文志》称《赵石记》二十卷,《二石记》二十卷,并属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