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孝堂诗集
二卷。清何承徽撰。何承徽,衡阳(湖南省衡阳市西北部)人。生卒年不详。何通隐之女。嫁湘乡张伯纯。何承徽夫家母族并为名门,两先生又通才硕学,余事能诗,佳句流传,世所推仰。何承徽姊妹娣姒各擅才名,篇什唱酬,由来盛矣。丁巳,夫人年六十,其女默君女士及其弟妹将裒集付刊。是集卷首有黎元洪题词。卷一为古体诗;卷二为近体诗。有丁巳(1917)石印本。
二卷。清何承徽撰。何承徽,衡阳(湖南省衡阳市西北部)人。生卒年不详。何通隐之女。嫁湘乡张伯纯。何承徽夫家母族并为名门,两先生又通才硕学,余事能诗,佳句流传,世所推仰。何承徽姊妹娣姒各擅才名,篇什唱酬,由来盛矣。丁巳,夫人年六十,其女默君女士及其弟妹将裒集付刊。是集卷首有黎元洪题词。卷一为古体诗;卷二为近体诗。有丁巳(1917)石印本。
十卷。明朱得之(生卒年不详)撰。朱得之字本思,号近斋,自号参元子,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一说为靖江(属江苏省)人。以贡生为江西新城县丞,颇得邑人称道。从学于王守仁,其学颇近于老氏。著有《参玄三语》
十二卷。清张德坚等纂。张德坚,江苏甘泉(今江苏省江都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湖北府经历县丞,曾国藩所设采编所总纂官,是对农民起义极端仇视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1853年前后,张德坚在湖北巡抚辕内充巡捕官
四卷。《考异》一卷,《通论》一卷。清王宝仁(详见《周官参证》)撰。是书前有嘉庆十九(1814)毕宪曾、二十四年(1819)彭兆荪序及嘉庆十八年(1813)自序。其体例是先在记文下系己说,再在传文下申传
二卷。清盛锦(?-1756)撰。盛锦,字庭坚,号青嵝。江苏吴县人。诸生。盛锦一生周游南北,京城王公大臣与其有交者不寡。该集由沈德潜选编并作序,据序中介绍,遗稿共收诗五百余篇,因刻书费用有限,先刊印十分
四卷。清刘廷玑(生卒年不详)撰刘廷玑字玉衡,号在园,辽宁辽阳人,隶汉军镶红旗。康熙间由荫生累官江南淮徐道,江西按察使,《国朝诗人征略》对刘廷玑有记传。著有《葛庄分类诗抄》十四卷、《葛庄编年诗》、《在园
十一卷。明舒宏谔撰。宏谔字士一,安徽旌德人。老于授徒。故抄撮讲章,整理成书,以便用于授课。其举列有五,曰演脉、曰阐旨、曰互参、曰摹象、曰注字。初梓于池氏。后来版本毁于火,蒋时机又重新制作刊本,对体例加
一卷。清黄奭辑。刘向《孝子传》、《隋唐志》皆不著录。《法苑珠林·忠孝篇》把郭巨、丁兰、董永、大舜四事并称为刘向《孝子传》。黄奭所辑仅存大舜、董永、郭巨三事。《隋志》载晋辅国将军萧广济撰《孝子传》十卷,
十六卷,首一卷,清裕文纂修。裕文,字秀岩,满洲镶蓝旗人,官安庆府同知,道光二十六年(1846)来守广德州。广德州志,自清乾隆五十七年修辑后,迄道光五年,州守张文凤已采辑完稿,因别迁他任而未竟。裕文来守
二十六卷。近代黎学诰(生卒年不详)撰。学诰字觉人,江西人。据黎氏自序所述,是编乃继其乡先辈谢启昆《小学考》而作。专取小学类中关于《说文》一部分著作,自许氏《说文》以后,属于《说文》部分者录之。每录一书
一卷。清汤球辑。《隋书经籍志》称:“《燕书》二十卷,记慕容俊事,伪燕尚书范亨撰。”《新唐书》、《旧唐书》的记载与此相同。前燕有《起居注》,杜辅全录而作成《燕记》;后燕建兴元年(386),董统受诏草创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