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阴阳家

阴阳家

春秋、战国时期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阴阳家本来是中国古代研究天文、历法的。五行说本来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来解释世界万物起源的学说。战国时出现五行“相生相胜”的说法, “相生”即互相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胜”即“相克”,亦即互相排斥,如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水、木胜土、土胜水等。阴阳说和五行说均曾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战国末期,齐人邹衍改变阴阳和五行两说的原来性质,而创立阴阳五行说。邹衍将阴阳的自然变化赋予神秘的鬼神色彩,并将五行的五种物质属性赋予五种德性,提出“五德转移”,即“五德终始”说。邹衍认为五种德性是相生相克的,可用以说明王朝兴衰的原因。例如: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就是火德(周)克金德(商)、金德(商)克木德(夏)的结果, 并且认为“五德”是循环的,终而复始的,虚构了一个“五德终始”的历史循环论。邹衍所创立的阴阳五行说,传播迷信,麻痹人们的思想。但由于五行家们谈“天”,谈“五行”,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及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了一些作用。

猜你喜欢

  • 广州和约

    ***战争中清将领奕山与英国代表义律在广州订立的休战协定。1841年5月21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一日)英军包围广州,炮击城内,清靖逆将军奕山竖白旗乞降,并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军求和,27日(七日)订立

  • 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

    见“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 巡阅使

    最早出现在1912年,谭人凤任长江巡阅使。此后则属于军阀割据的官职。其设置出于对大的实力派或军阀的安置,控制范围完全取决于军阀的实力,一属省区性,包括两省的有粤闽、两广、两湖、闽浙等,辖三省的如东三省

  • 武昌起义

    1911 (宣统三年)反对清政府出卖铁路权利的保路运动激烈开展,各地群众的自发反清斗争遍及全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革命时机完全成熟。武汉是革命运动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湖北新军中一直有革命党人秘密

  • 后梁

    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07年,唐朝权臣、梁王朱温代唐称帝而建立的王朝。朱温原为黄巢起义军将领,任大齐政权同州防御使。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叛变降唐,任唐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

  • 胡蓝之狱

    明代的两次党狱,即胡惟庸之狱与蓝玉之狱。参见“胡惟庸之狱”、“蓝玉之狱”。

  • 空印案

    明初,太祖朱元璋惩处地方官吏的案件。明制,每年地方布政司、府、州、县派计吏到户部核算钱粮、军需等。因为道远,计吏都带有事先盖着官印的空白文册,如户部判其钱谷数字不符,便重新填写。洪武九年(公元1376

  • 昭君出塞

    汉元帝时,宫人王昭君奉命出塞和亲匈奴之事。王昭君,字嫱(一作墙),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廷为宫人。当时,汉与匈奴经过百余年战争,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

  • 韩信之死

    楚汉相争时, 刘邦、项羽在荣阳、成皋一带对峙。韩信破魏、赵,服燕,攻占齐国,对项羽形成夹击之势,于打败项羽起了重要作用。韩信虏齐王后,自请为假齐王,引起刘邦的不满。但当时刘邦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遂采

  • 方腊起义

    北宋末年两浙地区爆发的农民起义。徽宗时,统治阶级奢靡无度,横征暴敛,加以辽、夏岁币贡输及“花石纲”的骚扰,致使江浙劳动人民生活陷入绝境。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又名方十三)遂利用秘密流行于当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