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谶纬

谶纬

汉隋之间流行的谶录图纬占验术数之书。亦称图纬。谶是巫师或方士伪托神灵而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的图书符篆,作为吉凶祸福的符验或治乱兴衰的征兆。纬是对经而言,是方士化的儒生假托神意或圣人先师之说而编集的解释儒家经典的著述。谶、纬两者表现形式不一,本质相同,秦汉时逐渐合而为一。西汉末年,谶纬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王莽谋建新朝,上下争言符命。刘秀起兵,亦以符命笼络人心。开国后,发诏颁命、施政用人也引证谶纬。建初四年(公元79年),群儒会集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由此写成的《白虎通义》把谶纬和今文经学混在一起,使儒学更神秘化。后来由于某些野心家利用谶纬篡权窃位,有的农民起义也假借谶纬号召群众,封建统治者遂由提倡谶纬转而禁止谶纬。隋以后,谶纬图录逐渐消失。

猜你喜欢

  • 九品混通

    魏晋时期封建政权向编户农民征收户调的办法,也称九品相通。具体做法是, 地方官吏,先将所辖地区民户,按财产多少,定为九等,即九品。然后根据品阶高低,征收规定数量的绵绢。魏时平均每户出绵二斤、绢二匹,晋时

  • 天京保卫战

    1862-1864年(同治元至三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而进行的悲壮战斗。1862年5月(同治元年五月),清江苏布政使曾国荃所部湘军陆师、兵部侍郎彭玉麟所部水师,分两路进逼天京,陆师驻雨花台,水师泊

  • 曲阳之战

    五代时,后唐与契丹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天成三年(公元928年),义武节度使王都据定州(今河北定州)叛乱,后唐遣归德节度使王晏球率兵进讨。契丹所属奚部酋长秃馁率万骑驰援定州,在曲阳(今河北定州西北)

  • 清口之役

    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扬州)与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汴州)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朱全忠并兖、郓二州之兵,直下江淮。大将庞师古率军七万进驻清口(今江苏淮阴县西),将攻扬州。杨行

  • 嘉定和议

    南宋理宗时与金订立的屈辱和议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史弥远秉承金国之意,剖棺取出韩仛胄首,并苏师旦首, 送至金国求和,双方遂订立和议:(一)改原来金宋为叔侄之国作伯侄之国; (二)改岁币数为银绢三

  • 耿京起义

    金海陵王时山东人民反金起义。金海陵王时,金军大举南下攻宋,山东人民大受骚扰。正隆六年(1161年),济南府(今山东济南)农民耿京、李铁枪等六人聚众起义于东山。攻占莱芜(今山东莱芜)、泰安军(今山东泰安

  • 空印案

    明初,太祖朱元璋惩处地方官吏的案件。明制,每年地方布政司、府、州、县派计吏到户部核算钱粮、军需等。因为道远,计吏都带有事先盖着官印的空白文册,如户部判其钱谷数字不符,便重新填写。洪武九年(公元1376

  • 十二监、四司、八局

    明代宦官机构,总称二十四衙门,各设提督太监、掌印太监统辖,人数总计在十万以上。十二监包括司礼监,掌礼仪刑名及内外章奏等; 内官监,掌营造宫室、陵墓以及铜锡妆奁、器用、冰窖诸事;御用监,掌御前所用诸器以

  • 阿骨打称帝

    辽天祚帝天庆三年(公元1113年)完颜阿骨打嗣位联盟长都勃极烈时,女真各部联盟更加巩固,奴隶制关系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摆脱契丹贵族的奴役压迫。阿骨打遂加紧建城堡,修器械,练军队。次年九月,正式发动抗辽

  • 清廷新政

    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实行“变法”的“新政”。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日)逃亡西安的清朝行在政府颁布“变法”上谕,饬令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驻外使臣、各省督抚两月内详悉条议复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