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西夏国书

西夏国书

即西夏标准文字。元昊称帝前即已亲自组织和指导遇仡等人仿汉字笔划,创制西夏方块文字。建国后又命野利仁荣统一整理修订,完成《国书》十二卷,作为官定西夏文“字汇”颁行。书体有楷书、篆书、行草、别体等。大庆二年(公元1037年)又专设夏字和汉字二院,规定夏国文书一律使用西夏新制文字;送达宋朝的外交文书,由汉字院以汉字书写,旁列夏文;与吐蕃、回鹘等民族来往文书,由夏字院以夏字书写,附以各该民族文字;其他官私文书及民间日用,均以西夏“国书”为通行文字。西夏国书在党项族中流行二百余年,翻译了不少汉文佛经及儒家经典。

猜你喜欢

  • 李来亨抗清

    李自成余部的抗清斗争。李自成牺牲后,其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攻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并取得很大胜利。但永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农民军倍受

  • 太平军三次进军上海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军事行动。1860年5月(咸丰十年闰三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忠王李秀成率军东下,攻占苏州、常州,兵锋直逼嘉定、青浦、松江和中外反革命势力蚁聚的巢穴上海。驻防清军联合华尔洋枪队

  • 材官

    西汉时根据地方特点训练各种兵卒,于山阻地区训练步卒,称材官。材官指勇武有材力者。

  • 穿鼻草约

    第一次***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炮制的不平等条约。1840年9月1日(道光二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清政府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与英国侵略者谈判。琦善抵广州后,力反林则徐所为,尽撤战备,一意主和。他在和英国

  • 凤翔府战役

    蒙古灭金重要战役之一。元光元年(公元1222年)冬,木华黎亲率蒙古骑兵直趋京兆(今陕西西安),进攻不利,遂麾师围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金守将马庆祥、郭仲元、胥谦等率军力战不屈。马、胥战死,郭仲元以赤

  • 租庸调法

    唐代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赋役制度,包括田租、力庸和户调三项,故简称租庸调法。征收的原则为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其法初颁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武德七年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具体

  • 捐纳

    清朝公开卖官鬻爵的一项制度。清代选官主要靠科举,另有捐纳为其补充。地主分子通过捐钱、捐米,现任官可以提级;降职、革职官可以复职;候补官可以优先选用;没有官职的可以取得官职。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

  • 商都五迁

    商朝前期自仲丁至盘庚时期,曾五次迁都:仲丁由毫迁隞(一作嚣,今河南荥阳东北),河亶甲由隞迁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又迁于邢(一作耿,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最后盘庚由奄迁于蒙,号之

  • 夏朝

    朝代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后氏部落首领禹的儿子启建立。据《史记·夏本纪》言,禹去世前,仍按旧的禅让制以天下授益,但由于益的威望不高,各地诸侯仍属意于夏后氏家族,在禹去世以后,都背益朝启。启

  • 括公田

    北宋末年括刷民田以为官田的事件。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为增加政府收入,设西城括田所,先后以宦官杨戬、李彦总领之,掠夺民田以为官田,称为括公田。其法:或由甲而乙,由乙而丙,辗转追查民田契券,直至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