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国民党

国民党

中国资产阶级政党。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多革命党人热衷于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他们为了争取在正式国会的选举中获胜,以便组织责任内阁,实行“政党政治”,主张扩大同盟会力量。1912年8月由于宋教仁等人的积极活动,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几个小党派组成国民党,推选孙中山为理事长,提出“促进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实行种族同化,注意民主政策,维持国际和平”等政纲,党务实际由宋教仁主持。国民党不仅在政纲上比同盟会有明显的倒退,而且吸收了不少官僚政客和立宪派参加,成分亦更加复杂。国会选举结果国民党获得多数席位,引起袁世凯的警忌。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宋教仁,并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起兵讨袁遭到失败,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召集部分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继续坚持反袁斗争。1916年袁世凯死后,党部迁至上海,1919年改名中国国民党。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领导北伐战争。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先后以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等为领导人。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公开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逐渐变成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统治中国的执政党。

猜你喜欢

  • 满家洞人民抗清斗争

    清军入关之初,鲁西南地区的反抗斗争。鲁西南嘉祥县满家洞“界连四县,穴有千余,周回二三百里”,形势十分险要。以宫文彩为首的满家洞起义军,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就曾高举闯王义旗,与封建统治阶级进行英勇斗争。清军

  • 北军

    汉代守卫京师长安的屯卫兵,由中尉统率。因驻长安城内北部,故名。士兵均为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骑士。北军护卫京师,一般不外出征战。武帝时“发中尉之卒,远征南粤”,恐内无重兵,发生变故。因扩大

  • 济州河

    河名。元代大运河的一部分。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开始由阿八赤主持开凿,至元十八年至二十年又由奥鲁赤主持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浚修。该河从济州(今山东济宁)向西北至须城安山(今山东东平西南),全长一百

  • 蒲安臣条约

    又称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也称《中美续增条约》。1868年(同治七年)清政府派遣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领使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办理交涉。蒲安臣抵美后,于7月28日(六月九日)擅自与美国国务卿

  • 曲沃并晋

    春秋初年,晋昭侯封叔父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号为桓叔。曲沃邑大于晋国都城翼(今山西翼城南),桓叔的势力因而发展起来,逐渐超过了晋国公室。桓叔及其子曲沃庄伯、孙曲沃武公与晋国公室长期对立,不断斗

  • 细君嫁乌孙

    汉武帝以宗室女刘细君至西域和亲乌孙(初在祁连—敦煌间,汉文帝时西迁至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以拒匈奴之事。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至乌孙,建议乌孙东迁故地,汉将遣公主为乌孙夫人,

  • 王莽改制

    王莽代汉称帝后,进行的一系列托古改制活动的通称。西汉末年,统治集团奢侈腐朽,土地兼并盛行,大批农民沦为奴婢。王莽篡汉称帝后,为缓和阶级矛盾,进行托古改制。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颁布诏令,将天下田

  • 废王立武

    唐高宗废皇后王氏,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参见“武周代唐”。

  • 涿鹿之战

    传说黄帝与蚩尤进行的一场战争。蚩尤是东方九黎族的首领,原先活动于今山东省及河南省东南部、安徽省北部,后在向西发展的过程中和华夏部落集团发生了冲突。传说蚩尤发明了金属武器,炎帝族抵挡不住蚩尤的进攻,乃求

  • 楚汉成皋之战

    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楚汉相争,以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荥阳西北)为反复争夺之地。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五月,项羽围荥阳,汉兵食尽,汉将纪信乘王驾出东门诈称汉王出降。楚兵群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