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黄鼎凤

黄鼎凤

1828—1864

清咸丰、同治间广西贵县农民起义领袖。又名黄三。贵县覃塘青云村人。壮族。出身贫苦农民之家,为人刚直不阿,好打不平。咸丰二年(1852),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在家乡覃塘设馆拜会,倡议惩办贪官豪绅,救百姓于水火,来附者70余村,秘密策划武装起义。四年(1854)八月,联合邻近农民起义队伍攻占贵县城,迫知县李嘉年交出官印。继而联合桂平友军围攻浔州,不克,折回贵县据守。因遭清军不断进攻,于翌年五月退出贵县城。不久,大成国平靖王李文茂率兵至贵县境,旋率部归附,迅速收复贵县,被封将军,奉命扼守覃塘。七年(1857)六月,率众万余攻克宾州,改宾州为临浦州。又联合上林李锦贵等攻占上林县城,改上林县为澄江县。因累有军功,被大成国镇南王陈开封为隆国公。十一年(1861),陈开牺牲后,“佯受招抚”,潜归覃塘,收陈开残部4万余人,重举义旗。同治元年(1862)五月,再克贵县,统兵5万进攻浔州,在岭头铺受挫,撤回贵县。以此为据点,竖旗立寨,自称建章王,命军师周锡龄造尧天五典,并分兵扼守要隘,以抗官军。次年夏,为清统领楚军布政使刘坤一等所败,贵县、覃塘相继失陷。率部退至小平天山,凭险筑垒,挖壕立栅,坚持战斗。终因孤立无援,腹背受敌,于同治三年(1864)四月下山就抚。刘坤一背弃前言,将其执杀。

猜你喜欢

  • 迪化城

    见“迪化”(1427页)。

  • 列德

    ①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都落对氏族首领的俗称。亦作聂德布。珞巴语音译,意为“长者”、“有权威”、“主人”等。一般自然形成。由有德才、办事公正、能言善辩、富有生产经验并有威望的人充任。负责处理氏族或村寨的日

  • 木样

    景颇支语音译(载瓦支语称“准”)。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对奴隶的称谓。其来源通过买卖、人身抵债、掠夺等。一般分为“星南木样”(家内奴隶)和“昂木样”(家外奴隶)。前者与主人同居,随主人姓,称主人为父母,

  • 召固

    见“邵固”(1261页)。

  • 阿吉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西宁卫。宣德二年(1427),其族弘济大国师吒思巴儿监藏因随官军征安定功,明廷赐其四品银印及诰命。六年(1431),因其族原住野马川之首领果若儿等率百姓800帐,于永乐间逃往甘州(今

  • 乌重胤

    761—827唐朝宰相。字保君。先世本为乌洛侯国胡人,初以国为氏,徙张掖后,始改乌姓。一说其先出自姬姓,黄帝之后。河东将乌承玭子。少为潞州牙将,后任都知兵马使。元和五年(810),以擒暗通王承宗之昭义

  • 捕鱼儿海子

    湖名。又称“捕鱼儿纳浯儿”。“纳浯儿”蒙古语意为“湖”。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贝尔湖。《一统志》作“布雨尔湖”,《水道提纲》作“布伊尔湖”。有哈拉哈河汇入,乌尔逊河流出,面积约600余平方公里。环湖水草

  • 罗插普喇山

    见“西倾山”(698页)。

  • 尼雅遗址

    位于今新疆民丰县北尼雅河下游地区。为西汉精绝国故址,后属西域都护府,东汉初属鄯善。遗址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房舍废墟分布于干涸的尼雅河两岸,无城垣。20世纪初,曾遭斯坦因等外国探险家多次盗

  • 冯国用

    元末起义军将领。濠州定运(今安徽定运县)人。回族。自幼喜读兵书,讲论兵法,以谋略见长。元末与弟冯胜起兵归朱元璋,为谋士。曾随从破滁州、和州、采石、太平,屡建功勋,力谏朱元璋攻集庆(今南京),被采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