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青海骢

青海骢

吐谷浑良马名。青白色相杂的骏马称骢。产于青海湖一带。史载:吐谷浑国“出良马”,“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即南北朝、隋、唐时期,居于青海之吐谷浑人,以中亚波斯(今伊朗)马种与当地马交配,培育而成。

猜你喜欢

  • 睛州

    渤海王国置。一作晴州。为南京南海府所辖3州之一,领天睛、神阳、莲池、狼山、仙岩5县。州治故址一说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西旧津里;旧有依《辽史·地理志》定在今辽宁海城县境。辽灭渤海后州县皆废,其民被迁至今

  • 隆寿寺

    藏传佛教寺院。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民市街。亦名额木齐召。清康熙八年(1669)绰尔济达赖主持修建,并任该寺札萨克喇嘛,管理沙比纳尔。三十四年(1695)重修后,掌印喇嘛呈报清廷,康熙帝赐名隆寿寺,

  • 鞑靼馆

    明代从事蒙古语文翻译的机构。永乐五年(1407)设置。隶四夷馆。办理明廷下达的敕谕、各地蒙古与明廷往复的奏折以及朝贡活动等翻译事项。清初废置,有《鞑靼馆杂字》传世。

  • 赖慕布

    1611—1646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三子。后金天聪八年(1634),授骑都尉。清崇德四年(1639),参与议政。七年(1642),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征明,败宁远兵。因末劝阻

  • 回回历法释例

    书名。明代解释伊斯兰教历法之书。1卷,书末有成化十三年(1477)南京钦天监副贝琳跋文。又附《译天文书》,1卷。洪武十五年(1382)钦天监灵台郎海达儿(又译黑的儿)、阿答兀丁、回回大师马沙亦黑、马哈

  • 忽格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忽客赤”。《元朝秘史》释为“放牛的”,《华夷译语》解为“牧牛人”,即司牧牛。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始置,执掌牧牛事宜。元代,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

  • 只骨

    见“耶律宗真”(1315页)。

  • 大辽大横帐兰陵郡夫人建静安寺碑

    见“静安寺碑”(2419页)。

  • 龙栗婆准

    ?—645焉耆贵族。焉耆王龙突骑支弟,王族龙姓,唐贞观十八年(644),随兄颉鼻叶护等奔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城废址)投唐。同年,因响导安西都护敦孝恪伐焉耆有功,唐军班师后,留摄国事。不久为西突厥

  • 汉十六大将军

    十六国时期汉国置。嘉平四年(314),汉主刘聪定百官,置丞相等七公,设辅汉等十六大将军。此称源于《资治通鉴》,然其所列有辅汉、都护、中军、上军、抚军(《晋书·刘聪》作“辅军”)、镇、卫、京、前、后、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