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尔泰语系

阿尔泰语系

根据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由原始阿尔泰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批语言,包括3个语族: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一通古斯语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原苏联、蒙古国、土尔其、伊朗、阿富汗以及一些东欧国家。在3个语族之间有一定数量的同源词,而在这些词上存在语音对应关系,3个语族在语法上也有不少共同之处。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语音系统相似,有元音和谐律。元音是音节的核心,音节结构基本类型为元音、元音辅音、辅音元音、辅音元音辅音。以元音开头的音节只出现在词首,辅音开头的音节既可以出现在词首,也可以出现在词中和词末。一个词可以只由一个音节构成,也可以由两个以上音节组成多音节词,多音节词多于单音节词。附加成分是阿尔泰语系语言派生新词和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附加成分一律为后加成分,接缀在作为构成新词和形态变化基础的代表词汇意义的部份一词根或词干后面。在同一个词根或词干后有时可以粘附几个附加成分,顺序是构词附加成分在前,构形附加成分在后,或都是构词或构形同一性质的附加成分。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单数没有附加成分,复数则有专门附加成分。名词还有格、领属等语法范畴。名词除主格外,其它诸格都有专门附加成分。动词有体、态、祈使式、陈述式、形动词、副动词等多种语法范畴。表达上述诸范畴的相应语法形式中,在名词基本格附加成分方面,本语系同源关系的表现相当明显。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在被限定词前,补语和状语在谓语前。

猜你喜欢

  • 都匀蛮

    古族名。五代时分布于今贵州都匀、惠水一带。据《新五代史》卷66载,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土家族)立铜柱结好之后,都云蛮酋长率部附于楚。北宋为“八番”所据。其后称“仲家”(布依族旧称)。

  • 耶律义先

    1011—1052辽代将领。契丹族。仲父房之后,南府宰相耶律思忠子,为于越※耶律仁先之弟。史载其体貌端正,举止庄重,讲究礼节。尝戒其族人曰:“国中三父房,皆帝之昆弟,不孝不义尤不可为。”(《辽史》卷9

  • 牒得只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又译作“牒得直”。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名。属应天皇太后※长宁宫。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一抹里记作“牒得直”。

  • 本户

    金代户类之一。即女真户。明昌六年(1195)二月,金章宗始命宰臣分别户民,称女真为本户,即猛安谋克户。

  • 卡尔信

    见“宗”(1523页)。

  • ***河

    见“他鲁河”(574页)。

  • 龙纳言

    清光绪年间苗族举人。湖南永绥(今花垣)麻栗场下坝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以《统计论》一文中魁,未出仕。在《赠友感怀》诗作中,有“思余报国劳侵骨,念到酬庸热满腔”的诗句,抒发其报国之心。

  • 蒲类海

    西域古湖名。见《后汉书·班超传》。《汉书·西域传》作蒲类泽。《旧唐书·地理志》:胡人称婆悉海。清《西域图志》作巴尔库勒淖尔。即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湖。西汉本始三年(前71年),汉蒲类将

  • 造纸院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造纸和作坊管理事务。夏仁宗时期已有此设置。仁宗天盛(1149—1169)时期制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列入国家机构等级的第五品,属末等司。

  • 纥石烈胡剌

    金将领。晦发川(今吉林省辉发河)唵敦河人,徙西北路。女真族。纥石烈氏。识契丹字。初为帅府小吏。完颜宗弼(兀术)复陕西,久不通问,奉完颜宗辅命,自燕京往候之。天会十二年(1134),受命往滨州密访南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