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齐尔图汗

鄂齐尔图汗

(?—1677或1676、1680)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号车臣,故又称鄂齐尔图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拜巴噶斯长子。清崇德五年(1640)嗣位。与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同为四卫拉特“共主”,被称为“合约尔台吉。”(意谓联盟首领是“两台吉”)。曾遣兵参加固始汗对青海和西藏的远征,也是蒙古44部封建主会盟的主要参加者之一。满族统治者入关后,屡遣使进贡,与清朝政府保持密切联系。顺治七年(1650),获悉漠南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举兵反清,派人向清廷表示愿出兵助击。因虔修职贡,于固始汗死后,被清廷封为“卫拉特首汗”。康熙五年(1666),被五世达赖授予“鄂齐尔图车臣汗”号。在卫拉特联盟内部,十分重视与巴图尔珲台吉及其继承人僧格的合作。崇德八年(1643),与巴图尔珲台吉联合,进攻哈萨克扬吉尔苏丹(又称江格尔汗)。顺治二年(1645),又联兵进攻昆都伦乌巴什,迫其承认自己和巴图尔珲台吉的盟主地位。十年(1653),巴图尔珲台吉死后,积极支持僧格、反对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因争夺遗产,与弟阿巴赖长期不睦。十四年(1657),以阿巴赖支持巴图尔珲台吉长子车臣等发动战争,聚兵于额敏河畔与阿巴赖对峙。后经子噶勒达玛等斡旋,战事未发。十七年(1660)夏,与僧格盟于塔尔海哈喇呼济尔。同年冬,挥师进逼爱古斯河畔,进攻阿巴顿。次年四月,双方激战于额敏河,迫阿巴赖逃回额尔齐斯河旧牧地,进而又围阿巴赖于“寺院城”。因母赛汗珠哈屯力劝,撤兵。康熙十年(1671),获悉阿巴顿逃往乌拉尔,遣兵西征,收服昆都伦乌巴什等人众。十四年(1675),引兵攻噶尔丹,兵败于斋尔附近,逃遁,为噶尔丹执杀(一说病死),部众多被兼并,妻多尔济拉布坦逃往伏尔加河土尔扈特部。孙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噶尔亶多尔济后附清,属众被分别置于阿拉善旗和察哈尔。

猜你喜欢

  • 都兰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都兰具善密咒兴隆洲”。在青海乌兰县。海西地区著名之蒙古族寺院。约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固实汗第六子多尔济达赖洪台吉之孙衮楚克达什兴建。初为西藏甘丹寺子寺,后经战乱重

  • 厄尔德尼俄尔克他克他耐

    见“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2538页)。

  • 浴佛祭

    满族堂子祭祀之一。为皇室或皇帝个人祭礼。每年四月初八举行。其礼:司俎官率执事人等自大内请佛至堂子祭神殿,陈香、灯,献糕、酒,设盥盘浴佛,酌献,致祷。是日,大内及官军民等不祈祷、不祭神、不宰牲、不理刑名

  • 阿旺罗布藏称勒饶结

    ?—1900清代西藏第穆呼图克图九世。藏族。西藏工布地区黄教丹吉林寺住持,故又称丹吉林呼图克图。为出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之四大呼图克图之一。生于桑叶那拖。咸丰八年(1858),经金瓶掣签,确认为第穆活佛

  • 温慎

    即“许兀慎”(921页)。

  • 白唐阿

    即“拜唐阿”(1664页)。

  • 司欧布

    佤语音译。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崇拜的神祗之一。安放在木鼓房中,为女性,专司稻谷生长,每个村寨普遍供奉。每年撒过谷种后,都得猎头祭祀,否则认为庄稼便生长不好。由于盛行砍头祭谷神,造成寨与寨之间频繁械斗,直至

  • 习尔

    见“鲜质可汗”(2459页)。

  • 尼玛

    怒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福贡县怒族对巫师的一种称呼。过去当地怒族人认为这种人不仅能给人驱鬼治病,还能到阴界去把失去的魂魄招回来,但也能摄取人的灵魂致死。所以有些人对他们敬而远之,甚至发生过驱逐和杀害他们

  • 麻星衢

    清嘉庆年间苗族举人。又名麻心俱。湖南西部猪崽坡人。嘉庆年间(1796—1820),应试中田字号举人。曾建议再增设廪生,增生名额,以培养苗族青年。在其出任武昌学政期间,选拔培养不少苗族人才,为民族教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