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图卫
见“好屯卫”(937页)。
见“好屯卫”(937页)。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察儿哥朵四,华言迴遮也。”藏语译为“迴遮”,举行法事时施食求延命息灾。
西夏佛塔。相传建于夏毅宗李谅祚时期(1048—1068)。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鸣沙镇西之安庆寺内,故俗称“鸣沙塔”。系楼阁式砖塔,塔基方形,塔体平面呈八角形,边长3·15米。塔高11层,约36·
青海省方志,又称《青海记》、《青海调查录》。康敷熔撰。4卷。敷熔,字陶然,四川人,清末曾任安定县知县,丹噶尔同知。约成书于民国初年,未见刊印本。卷1蒙古名称,住址所在、户口、畜牧;卷2矿产、垦地、森林
见“帖木儿汗国”(1397页)。
见“庆州白塔”(880页)。
见“耶律仁先”(1307页)。
彝族史诗之一。口头流传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前半部以记述彝族古代神话传说为主要内容,显示了人民群众在远古时代战天斗地的武勇精神。后半部描写劳动者的生产、生活,是生动的文学篇章。形成时间较早,具体年代和
族名。中国傣族的自称。读作“Dai”。其先民汉晋时称“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称“金齿”、“银齿”、“茫蛮”、“白衣”等;元明时称“白衣”、“百夷”,清以后称“摆夷”或“摆衣”
大成国农民革命领袖之一黄鼎凤(贵县壮族)的称号。见“黄鼎凤”(2020页)、“大成国农民革命”(101页)。
县名。在河北省西北部,以附近有康保泊,故名。原为清商都牧场及察哈尔镶黄旗地,民国十一年(1922)析置康保招垦设治局,十四年(1925)改县,属察哈尔兴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