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袞布扎布

袞布扎布

①(?—1724)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诺尔布子。康熙二十九年(1691),朝觐,授二等台吉。附牧从兄乌尔占右翼前旗。三十五年(1696),随清军败准噶尔部噶尔丹於昭莫多(今蒙古国土拉河与克鲁伦河上源)。五十六年(1717),驻防阿尔台军营,授一等台吉,督办购马事宜。雍正二年(1724),授辅国公,旋卒。 ②蒙古族著名学者。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人。辅国公乌达喇之子。雍正年间(1723—1735),在北京唐古特学堂任总教官,一等台吉。三年(1725),完成《恒河之流》,这是一部蒙古编年史作品。他精通藏、蒙、满、汉四种语言文字。著有《简明藏文初程》,被学术界称为《袞布札布词典》(蒙藏文对照)。乾隆七年(1742)至十三年(1748),经过8年,将《丹珠尔》从藏文译成蒙文。译著《造像量度经》(由藏译汉),是一位翻译家。他用藏文编写了《汉区佛教源流》,用蒙文撰写了几部有关语音学和医学方面的著作,一生写下了很多作品。 ③参见“药方”(1602页)。

猜你喜欢

  • 哈密

    西域地名。即隋伊吾郡新伊吾城,唐伊州伊吾县。《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作哈密力,《世祖纪》作合迷里、甘木里,《五行志》作合木里、合迷,《脱力世官传》作渴密里,《释老传》作感木鲁。《明史》中《太祖纪》

  • 中统宝钞

    即“中统元宝交钞”(301页)。

  • 胡腾舞

    古代少数民族舞蹈。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其特点多为男子独舞,回旋急转,纵身上腾,腾踏跳跃。舞者多头戴虚顶尖帽,帽上缀珠,以便舞时闪烁生光。唐代传入中原,盛行于长安,风靡一时,后更遍及各地,对我国舞蹈

  • 北山野人

    明代东北乞列迷人中的一种。清称奇勒尔人。与鄂伦春人同源。因居外兴安岭东段,俗称此段山脉为北山,故名。史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东,亨滚河以西、以北,旧有奇勒尔、鄂伦春二种,其人乘四不像逐兽”,居无室

  • 素泰伊勒登

    ?—1703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噶尔玛孙,札萨克亲王善巴族弟。初隶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驻牧翁古布尔哈台。康熙二十七年(1688),率众归清,赐牧四子部

  • 詹沂

    明朝大臣、文学家。字浴之、号鲁泉。安徽宣城(今宣城县)人。回族。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新建县(今属江西南昌市)知县,有惠政,升给事中。因得罪宰相张居正,调任山东副使,后裁归故里。旋复被起用为浙江

  • 博贝密尔咱

    明代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蒙古族。博尔济击特氏。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六代孙。库缓次子。16世纪中叶,称卫拉特汗,为卫拉特蒙古诸部中第一个称汗者。

  • 阿罗多

    ①东汉车师后部王。永兴元年(153),因与戊部侯严皓不和,遂攻围汉屯田且固城,杀伤吏士。因后部侯炭遮领余众叛降汉,被迫携母妻子及随从百余人亡走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遂奏立后部故王军就质子卑君为后部王。后

  • 给伙

    即“格节”(1805页)。

  • 茶山人民起义

    云南思茅、普洱等地拉祜、傣等族茶农反对封建剥削的斗争。清代,思茅为普洱茶六大茶山的产销集散地。雍正七年(1729),官府在此设总茶站平价收购,强令西双版纳、思茅、普洱,以至临沧等地茶农不分远近均运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