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蓝鼎元

蓝鼎元

1680—1733

清朝官员。畲族。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州。福建漳浦(今云霄县)人。幼年丧父。聪颖好学,刻苦自励。17岁,离家泛舟于闽、浙、粤沿海,以开阔眼界。经9次乡试俱落选,但其文才已被时人赞赏。康熙四十六年(1707),大中丞张仪封抚闽,受召于福州建鳌峰书院,参加纂订先儒著作。一年后辞职又返里闭门苦读。六十年(1721),受族兄蓝廷珍之邀为高参,赴台湾任所,参予镇压朱一贵起义。对开发与建设台湾亦多有建策,如开海禁,主张大陆移民台湾,调整与台湾番族的关系,设郡县进行有效管理等。雍正元年(1723),以优贡被选入京,于内廷校书,分修《大清一统志》。六年,由大学士朱轼推荐,受清世宗召见,条奏经理台湾、河漕、兼资、海运、民俗土田、黔蜀疆域六件时务,得雍正皇帝赏识,授广东普宁县知县。因秉性伉直,办案公正,被诬陷入狱。郡守爱其才,保释出狱。闽督,留其于幕府。于十年(1732)冤白,得奉诏进京,受帝赐御书、诗文及赏赐。后出任广州知府。仅在任月余,因病卒。一生著作甚丰,主要有《鹿州初集》20卷,《女学》6卷,《东征集》6卷,《平台纪略》1卷,《棉阳学准》5卷,《鹿州公案》2卷,《修史试笔》6卷,及《潮州府志》等,俱付梓行世。

猜你喜欢

  • 四六成地

    清代内蒙古土默特与达拉特两旗交界处因黄河变迁形成的冲积地。地沃,宜于垦种,两旗蒙古王公贵族互相争夺,发生该地归属权的纠纷。光绪十二年(1886),经清廷裁决,四成归达拉特旗,称为“四成地”,六成归土默

  • 鄂木布济

    清代蒙古王公。噶尔噶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哈玛尔岱青长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袭札萨克一等台吉。五十五年(1716),率兵驻防扎布堪,听散秩大臣祁里德调遣。五十六

  • 元幹

    469—499北魏宗室。字思直。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太和九年(485),封河南王,加卫大将军,授侍中、中都大官。改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领吏部尚书。后为都督南豫郢东荆

  • 达失干

    见“者舌”(1348页)。

  • 虎斯

    契丹语音译。亦作“虎思”,“有力”、“强大”之意。辽天显(926—938)年间,耶律郎因勇敢有力,每战辄克,被人呼为“虎斯”。辽末耶律大石西征后所建的都城号虎思斡鲁朵,其中的“虎思”,亦取是意,即“强

  • 儋居录

    书名。北宋苏轼诗文集。绍圣四年(1907),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实施新法,被贬海南岛儋州,在此谪居3年,将其所写诗文辑录成集,故名。原书已佚,今存版本为清光绪五年(1879)儋州学政刘风辉据康熙四十二年(

  • 定州

    ①渤海王国置。为定理府依郭州,领定理、平邱、岩城、慕美、安夷5县。州治故址或说在今黑龙江省与前苏联交界之兴凯湖以东地区;一说即前苏联沿海州之苏昌城,等等。辽灭渤海后废(辽东京道之定州非其移置),其民因

  • 塞巴桑波抱提

    传说中原始时代普米族的氏族首领。是普米人智慧的化身。聪明能干,传说他教人们用高山上的“被尼”(一种青苔)遮身,用细藤串树皮、树叶护体。为改变巢居穴处的状况,教人们用树枝搭窝棚,上覆茅草,普米语称“迁里

  • 田兴彦

    见“荆州蛮”(1583页)。

  • 长颈壶

    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的契丹器物。陶质。生活用品。以壶颈长故名。敞口,溜肩,鼓腹,瘦足。用以盛酒。内蒙古乌达盟康家营子辽墓壁画所绘侍奉图中,在几案上置有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