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得恩

蒙得恩

1806—1861

太平天国将领。原名上升,又名得天。广西平南县大鹏花水马铃村人。壮族。出身雇农家庭,自幼痛恨官府豪绅的压迫剥削。为人忠厚刚直,豪侠好义。道光末年,闻冯云山在广西各地秘密发展拜上帝会组织,策划推翻清朝统治,在家乡积极响应。发展会众数百人,被洪秀全委任为大鹏地区拜上帝会首领。道光三十年(1850)秋,率众赴桂平金田参加武装起义。时洪秀全、冯云山被清军困于花洲,奉杨秀清命率会众500余人前往解围,大败清军,迎洪、冯入金田领导起义。咸丰元年(1851)正月,金田起义爆发,因其勇敢善战,被授御前侍卫。翌年二月,永安突围有功,授东殿右二指挥。后随西王萧朝贵攻长沙,失利,被革职,发前军效力。十二月克武昌,复原官,将左一军。三年(1853)二月,太平军建都天京(今南京),升殿左七检事,继任春官正丞相,总理女营事务。六年(1856)秋,天朝内发生杨、韦内讧,翼王石达开带兵出走,朝内无人管事,被委任为正掌率,主持政务。因福王洪仁达、安王洪仁发等结党营私,政令难施,太平军屡战失利。洪秀全为稳定政局,成立“五军主将最高军事体制”,被委任为中军主将,兼任正掌率,总理国事。理政期间,对天朝竭忠尽力,依靠陈玉成、李秀成等太平军著名将领,屡挫清军。九年(1859),因攻封赞王。十一年(1861);因染疾病逝。

猜你喜欢

  • 格哆族

    西域古族名。参见“仲云” (799页)。

  • 同阿尔

    ?—1641清初将领。蒙古镶红旗人。世居巴林部。以地为氏。初授骁骑尉。崇德三年(1638),从多罗贝勒岳讬征明,率护军防守七昼夜,破敌。六年(1641)五月,随睿亲王多尔衮围锦州,战明总督洪承畴援军,

  • 那吾鲁孜节

    哈萨克族传统节日。又译讷吾鲁孜、那吾肉孜节。哈萨克语,意为“新年”。与汉族“春节”意义相类似。一般在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举行。届时,每家都要用大米、麦子、小米、奶疙瘩、牛羊肉等7种食物做“库吉”(年饭),

  • 七族黄番总管

    清朝对裕固族首领的称号。康熙年间(1662—1722),清政府将裕固族划分为“七族”部落,各设正副头目,册封其总头目为“七族黄总管”,赐黄袍马褂和红顶蓝翎帽,并分授各部落头目以“守备”、“千总”、“把

  • 新红史

    书名。全称《王统幻化之钥新红史》,又称《王统幻化之钥》。班钦·索南查巴(又称泽塘巴夏孜班钦·索南查巴,1478——1574年)撰。明嘉靖十七年(1538)成书。作者曾获格西学位,1524年起先后任哲蚌

  • 瑶八洞

    湖南瑶族聚居地之一。在今新宁县城西北,即麻林洞、大圳洞、圳源洞、黄岩洞、桃盆洞、深冲洞、黄背洞和罗源洞。号称八十里瑶山,除瑶族外还居住有苗、侗、壮、汉等民族。传说当地瑶民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

  • 附离

    参见“附邻”(1259页)。

  • 热咙桥

    今名聂鲁桥。位于西藏绒辖地区之中印边界。桥西岸有清道光六年(1826)所立石质界碑一块,上刻汉藏两种文字,记载立碑经过。

  • 驻藏粮员

    清朝派驻西藏管理驻藏官兵军需粮务及藏民事宜的官员。亦称粮务员。乾隆年间(1736—1795),自打箭炉外至西藏设粮台6处,置文官同知1员,管理兵粮,收纳藏民贡赋及安谧地方,复置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等

  • 土葬

    葬式之一。将死者入土安葬。是分布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丧葬形式。迄今中国最早的土葬发现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旧石器晚期遗存。新石器时代土葬已相当盛行。在许多民族地区有以家族或村寨为单位的公共墓地,墓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