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舍利畏

舍利畏

?—1274

宋末元初云南各族起义领袖。亦作舍里威、舍利威或舍利。白族僧人。生于大理。宋理宗宝祐元年至五年(1253—1257),蒙古军在忽必烈和兀良合台率领下,深入云南,灭大理国,征服彝、白等各族各部,掳掠人口为奴,搜刮财物以充军资,圈占土地为牧场,大量征发兵役和差役,激起各族群众的强烈愤怒。景定五年(元至元元年,1264),联合威楚(今楚雄)、统矢(今姚安)、鄯阐(今昆明)及滇东37部诸爨起兵,杀各处守将,武装起义,众至30万。率义军先后攻取鄯阐、统矢、威楚、新兴(今玉溪)、石城(今曲靖)和寻甸等重镇,动摇了蒙古贵族及其代理人在云南的统治。不久,遭到蒙古驻军和大理总管段实(信苴日)的镇压。起义军先受挫于威楚,继兵败统矢。同年秋,集10万义军,谋攻大理,又遭蒙古都元帅也先和段实的反击,兵败安宁。义军据点鄯阐、威楚、新兴、石城相继失陷,37部亦被镇压。被迫率余部退入山区,发动群众,以图再起。元至元十一年(1274),率众再度起义,不幸被化装为商人的段实奸细石买刺杀。起义虽告失败,但沉重教训了蒙古贵族和大理总管。同年,元世祖派回回人赛典赤治理云南,推行军政制度改革和经济改革,建行省,“置郡县,署守令,行赋役,施政化”,缓和了当地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猜你喜欢

  • 也克吉儿

    见“额尔济纳”(2533页)。

  • 洮热

    赫哲语音译,意为“神杆”。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族中的萨满(巫师),在其住房西侧立神杆3根或4根,作为祭神献供物之处。立3根的,中间一根高一些,长丈余,上绘有蛇、龟、虾蟆、,四脚

  • 丘豆伐可汗

    一作“豆代可汗”,即“社仑”(1171页)。

  • 炽俟

    ※葛逻禄三姓之一。又作婆匐。参见葛逻禄”(2184页)。

  • 桑噶尔

    ?—1666清初将领。蒙古族。扎噜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七世孙,多罗贝勒※色本次子。崇德三年(1638),从征喀尔喀,献驼马,有功。以巴林台吉满珠习礼私遣兵还牧,夺其所属之半赐桑噶尔。

  • 那海

    ?—1300钦察汗国权臣。原为万户长。因在与伊儿汗国战争中战绩卓著,受重用。忙哥帖木儿(1266—1282)、脱脱蒙哥(1282—1287)在位时,势力渐大,擅专朝政,阴谋制造纠纷。至元二十七年(12

  • 滚很召

    傣语音译,意为“官家的人”或“主子家内的人”。系指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封建领主制度下社会地位最低的农奴阶层。他们因各种原因丧失土地和人身自由而依附于各级领主,原先均属领主的家奴或仆从。后因人口不

  • 穷庐

    见“穹庐”(1535页)。

  • 里社制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制度。为坊里制和社制的合称。 “坊”指城关中的基层行政设施※“隅”和※“坊”,“里”指农村中的基层行政设施“乡”和※“都”;“社制”指农村中专督农事的※“社”。参见“坊里制”(960页

  • 大青山

    参见“阴山”(9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