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卜桑纳木札勒
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喀尔喀蒙古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五世。赛音诺颜部甘珠尔公旗人。蒙古族。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四世罗布桑吉格默特圆寂后,他被确认为转世者,迎入扎雅寺坐床。光绪十一年(1885),成年后第一次奉诏进京,抵京后,以本人名号与名册不符,疑有冒名顶替之嫌,未能朝觐皇帝。回喀尔喀后聚集大笔经费,打通关节,厚贿乌里雅苏台将军及理藩院衙门,始获准进京朝觐,光绪皇帝赐以坐貂褥、乘黄幄车的权利。十五年(1889),又被诏见,列入年班的第五班,定期进京朝觐。
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喀尔喀蒙古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五世。赛音诺颜部甘珠尔公旗人。蒙古族。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四世罗布桑吉格默特圆寂后,他被确认为转世者,迎入扎雅寺坐床。光绪十一年(1885),成年后第一次奉诏进京,抵京后,以本人名号与名册不符,疑有冒名顶替之嫌,未能朝觐皇帝。回喀尔喀后聚集大笔经费,打通关节,厚贿乌里雅苏台将军及理藩院衙门,始获准进京朝觐,光绪皇帝赐以坐貂褥、乘黄幄车的权利。十五年(1889),又被诏见,列入年班的第五班,定期进京朝觐。
即“雅德根”(2197页)。
见“贺兰部”(1776页)。
?—约1328元朝大臣。又译秃鲁。蒙古克烈氏。湖广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次子。历任宗正府也可扎鲁花赤(大断事官)、中书右丞、司徒。武宗至大元年(1308),知枢密院事。二年,授中书左丞相。仁宗皇庆二年(
497—572西魏、北周将领。字季珉。先世为高句丽人。高氏。北魏孝明帝正光(520—525)初,任卫府都督。随军讨邢杲,破梁将陈庆之,以功转统军。从尔朱天光破万俟丑奴,论功最大,拜宁朔将军、奉车都尉。
参见“巴延阿布该阿玉什”(420页)。
见“跣足”(2358页)。
书名。简称《朔漠方略》。清温达等纂。48卷。成书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始于康熙十六年(1677)六月,迄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月。卷首载康熙帝玄烨御制《亲征朔漠纪略》和温达奏进的《亲征平定
汉代羌人部落之一。以善建“笮桥”而得名。傈僳族先民。《华阳国志·蜀志》定笮县(即今四川盐源、盐边一带)条款:“笮,笮夷也,汶山曰夷,南中曰昆明,汉嘉、越巂曰巂,蜀曰邛,皆夷种也。”居今四川雅安、西昌及
清代八旗兵的俗称。旗制规定:凡年满18 (初期定为15、16),或身高五尺以上者,即可选充。几丁抽一为兵,则视各时期需要而定。清太宗皇太极时代(1626—1643年在位),曾规定满洲牛录各以三丁抽一,
明代云南土司名。元为石甸长官司,辖地在保山之南,南接镇康,隶属镇康路。明洪武十七年(1384),更名施甸长官司,改属永昌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并入保山县。近代又从保山县分出,置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