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绛曲多吉

绛曲多吉

1703—1732

清代西藏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十二世活佛。藏族。康熙五十七年(1718),于拉萨会见准噶尔部首领策凌敦多布。五十九年(1720),清军护送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至拉萨时,其于此会见清朝军官以及康济鼐、颇罗鼐。颇罗鼐执政后,曾数向颇罗鼐赠礼物。曾和红帽八世及司徒仁波且等人往尼泊尔、印度朝圣。雍正六年(1728),受召进京。八年(1730),奉命调解西藏地方与藩属不丹之间的战争。次年,与红帽八世共居北京。十年(1732)于北京圆寂。

猜你喜欢

  • 镇真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敦敦河卫,并说清代有敦敦河,今有人据此定其在前苏联境内的阿纽伊河口。

  • 叱六于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然此纪将“于”误书为“手”字。他载稍异,该书“契丹传”与《辽史》均记为“吐六于”;《北史·契丹传》记为“吐六干”;《通典·契丹传》

  • 吐谷浑城

    古城名。吐谷浑所筑居,故名。故址在今青海省都兰县境。北魏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载:北魏神龟元年(518),宋云、惠生出使西域,“初发京师(洛阳),西行四十日,至赤岭(今青海西宁西日月山),……发赤岭西

  • 白朗

    地名。亦称平南、配拿木、巴囊、巴朗、白拉、白浪木、巴纳木宗等。相传13世纪西藏著名喇嘛译师巴扎·尼玛扎巴、纳朗·多吉敦炯两人曾同在此地念经,后取二人姓名之首,合称“白郎”。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年楚河中

  • 堆增·扎巴坚赞

    1374—1434藏族高僧。前藏堆章人。宗喀巴弟子。初从直贡巴闻习诸法,以众密乘为上师,研习布敦大师论著,后顶礼宗喀巴,闻习显密教法。恪守戒律,深明律藏,并教宗喀巴其他弟子。辞甘丹寺法台,让于贾策杰,

  • 吴惟华

    ?—1668清初大臣。蒙古族。明朝吴允诚后裔。顺治元年(1644),投清,自称应袭恭顺侯。时江南未平,粮道阻绝,他从明总兵朱国弼驻淮阳,统理漕务,遂请睿亲王多尔衮作书遣使招降之,继招抚代州、繁峙、崞县

  • 阿史那结社率

    ?—639唐代东突厥汗族。又作阿史那结社尔,亦单称结社率、结射率。阿史那氏。※始毕可汗子,※突利可汗什钵苾弟。唐贞观三年(629)十二月,随突利可汗附唐,任中郎将。因诬告突利谋反,为太宗所轻,久不进秩

  • 龙首关

    古关隘名。唐开元二十九年(741,一作二十七年)南诏主皮逻阁自蒙舍川迁治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市旧县城南太和村)后,建此关(遗址在今大理旧城北70里之上关)和龙尾关(遗址在今大理市下关),筑寨堡,置兵戌守

  • 忙兀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忙忽惕。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源,皆出自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据《元朝秘史》为忙忽台后裔;依《史集》则为札黑速后裔。初依附于泰赤乌部,在“十三翼之战”中与札只剌等13

  • 丹吉楞

    见“广宗寺”(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