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什则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泽库县中南部,东接西卜沙和官秀部落,南邻今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连锁乃亥、旺加等部落,北邻古德尕让和克里其那部落。为千户部落。名称来源一说为“噶尔色”之音转。“噶尔”指迎唐文成公主的吐蕃重臣噶尔·禄东赞;“色”,“贵家子弟”之意,合为噶尔氏(即禄东赞)之后裔。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泽库县中南部,东接西卜沙和官秀部落,南邻今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连锁乃亥、旺加等部落,北邻古德尕让和克里其那部落。为千户部落。名称来源一说为“噶尔色”之音转。“噶尔”指迎唐文成公主的吐蕃重臣噶尔·禄东赞;“色”,“贵家子弟”之意,合为噶尔氏(即禄东赞)之后裔。
见“分龙节”(323页)。
古郡名。①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为开拓西南境,遣中郎将郭昌等攻灭氐王时置,是为氐地开设郡县之始。治所在武都县(今甘肃西和县南)。辖县、道(汉代在少数民族地区置,相当于县)9:武都道、故道、平
清代专门编纂各次重大军事行动始末的机构。康熙(1662—1722)年间为编纂《平定三逆方略》时置。隶军机处管辖。馆设总载,由军机大臣兼任。下分设提调、收掌、纂修、誉录、校对、文移等职衔。提调、收掌,以
宕昌羌国首领。部落原居邓至羌西北,即白龙江、白水羌上游及其以西地区,居民2万余落,为西羌中强部。吐谷浑兴起,威逼其部,部落酋帅梁懃联合诸部,建立政权,始称王。传至其孙弥忽,于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
见“乌拉部”(334页)。
唐代招抚契丹所置州名。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以大贺氏八部之一坠斤部为万丹州,以原部辱纥主(部落首领)为剌史以统之,隶松漠府。武则天万岁通天元
南北朝晋熙郡诸民族的总称。以郡名为族称。分布在今安徽潜山一带。北魏太和(477—499)初,首领梅式生率部举兵,斩北魏晋熙太守阎湛之、晋安王子勋等,附刘宋。受封为高山侯,食所统牛岗、下柴2村30户。其
藏语“乃果尔”,“却果尔”意译。藏传佛教信徒的一种宗教活动。由对佛表示尊敬的一种礼仪演化而来。认为能常围着寺庙、神堂、佛像、经塔、圣山、圣湖等,按顺时针方向(※本教为逆时针方向)绕行,并坚持十万数十万
?—1644明西府土司。青海西宁人,土族。高阳伯李文八世孙,李愈茂子。世袭指挥同知。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起义军破甘州(今甘肃张掖),他与西祁土司祁廷谏等守西宁城,拒击义军。次年春,诱杀义军
见“阿失卫”(12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