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瑷珲直隶厅

瑷珲直隶厅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西北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置。治所即在黑龙江城,后移治黑河镇。辖域东西1300余里,南北600余里。东至俄国阿穆尔省之伯利格沁,西界嫩江府,南连兴东道所属东勒喀伦,北接黑河府。周以前属肃慎氏地,汉至魏属挹娄国。隋、唐属黑水靺鞨及室韦地。金、元隶蒲与路。明为萨哈连部所属札哈苏、额尔德尼等城地,羁縻于奴儿干都司。清初索伦、鄂伦春、毕喇尔、达斡尔等诸部杂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为防御沙俄,设黑龙江将军,筑城驻守,故亦名黑龙江城(在江东六十四屯地)。二十九年,将军移驻墨尔根,以副都统驻守。咸丰八年(1858),黑龙江地方当局与沙俄签订屈辱的《瑷珲条约》,丧失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但精奇里江口以南至霍尔莫勒津屯,以旧瑷珲为中心江东六十四屯,仍属中国。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变”,沙俄制造海兰泡惨案,杀略江东六十四屯旗丁人等,居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三十四年,以黑龙江城改置厅。民国二年(1913),改县。清初至民国年间,治内有汉、满、蒙、回、索伦、达斡尔、鄂伦春、朝鲜等民族居住。

猜你喜欢

  • 窍云赤笃忽璘

    见“小云石脱忽怜” (152页)。

  • 赶秋

    ①苗族节日。每年夏历立秋日举行,延续二三天。相传,古时有一苗族青年巴贵达惹,为寻找心爱的姑娘七娘,设制了一种可以同时乘坐8个人的风车式秋千。在秋千上男女青年对唱苗歌。最后终于通过对唱找到了七娘,结为伉

  • 毗室

    见“皮室军”(671页)。

  • 纳旺·确木佩勒

    1685—1737内蒙古归化城土默特广安寺活佛。康熙二十三年(1684),吹萨嘎巴达彦齐活佛圆寂后确认其为呼毕勒罕转世者。三十三年(1694),在寺内坐床。三十六年(1697),以哈达五条、佛像一尊、

  • 脱勒格赤

    蒙古语。又译“脱烈格赤”。“脱勒格”意为“卦”、“占卜”,“占卜用小弓”,“赤”意为“执事人”。《元朝秘史》释为“卜人”,《华夷译语》解为“卜者”。

  • 围场

    清帝王和八旗官兵狩猎习武的场所。八旗官兵向以狩猎肄武,演练骑射,服劳训练,故素来重视围场的建立和治理。早在后金天聪(1627—1635)间,即已设有官方控制的围场(天聪九年、1635,定莽古济公主与额

  • 移剌仲方

    金代中期大臣。契丹族。世宗时,官吏部侍郎。大定二十八年(1188)十一月,与河中尹田彦皋共为贺宋正旦使,与宋友好往来。后为陕西路副统军、左宣徽使。章宗即位,任御史中丞。二十九年,谏言加强盐禁,选能吏充

  • 全辽志

    书名。明巡按御史李辅撰。6卷。他认为旧《辽东志》舛讹脱落甚多,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行重编,越六月而成书。全书分19篇,即图考志、沿革志、山川志、赋役志、边防志、兵政志、马政志、职官志、选举志、

  • 矣格

    宋末元初云南罗武部土官。彝族。为大理37部之一罗武部长、武定凤氏土官一世祖阿而(《明史·土司传》作阿历)之玄孙。世袭罗武部(居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长。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忽必烈以太弟征云

  • 盈江设治局

    行政区划名。明清为干崖宣抚司、盏达副宣抚司,属傣族土司。民国二年(1913),分设干崖、盏达弹压委员,民国五年(1916),改设行政委员,隶腾越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设盈江、莲山设治局。盈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