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狐偃

狐偃

?—前622

春秋时晋国大夫。出身于白狄狐氏。※狐突子。字子犯,为晋文公重耳的舅父,故亦称“舅犯”、“咎犯”。精于文韬武略。晋献公(前677—前651年在位)时,为晋国外戚,随父兄在晋国任职,封大夫,辅佐外甥重耳。周惠王二十一年(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晋国内乱,太子申生被逼自杀,公子重耳、夷吾出亡。翌年,与兄狐毛及晋大夫赵衰等护送重耳入白狄避难。居狄12年后,又随重耳先后周游卫、齐、曹、宋、郑、楚、秦诸国,与秦、晋大夫会盟,谋求支持。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助重耳归晋继君位,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主张以诚待下,赏功罚罪,讲究兵不厌诈等战术,使晋国迅速国治兵强。十七年(前635),劝晋文公响应周襄王的勤王号召,分兵两路,一路围温(在今河南温县西),执杀篡位的王子带;另一路入郑,奉周襄王归周王城复位,挟周天子以令诸侯。二十年(前632),联合齐、宋、秦等国,与先轸率晋军大败楚师于城濮(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南),得首功。为晋文公的霸业多有建树。文公卒后。又辅佐其子晋襄公6年而卒。

猜你喜欢

  • 三巴

    古地区名。东汉建安六年(201),益州牧刘璋将原巴郡析为巴东郡、巴西郡、巴郡三个行政区划,合称三巴。约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南朝宋泰始五年(469)置三巴校尉,领原三巴及梓潼、荆州

  • 马当来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孟连海东一带佤族村寨共同耕作的土地。当地佤族随着铁刀、铁锄的广泛使用,大部分土地已作为份地分给各家长期占有,并以树桩或立石为界,但迄至解放前夕依然保留有若干由全村共同耕种的土地,每

  • 张耀曾

    1885—1938近代白族政治活动家和法学家。字蓉溪,又字熔西、膺希。笔名崇实。云南大理喜洲人。张氏为南诏、大理国白族大姓之一,至清代因民族歧视而附会为祖籍“江南凤阳人”。祖张其仁为道光六年(1826

  • 萨敖拉拉

    参见“高山族收获祭”(1920页)。

  • 荟福寺

    清代佛寺。俗称东大庙。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大板镇东端。清康熙十四年(1706)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今名。有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后殿保存最完整,为重檐歇山

  • 阿加

    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被统治阶级和奴隶。彝语“阿图阿加”的简译,意为“主人门里门外之奴”。因方言不同,又译作“瓦加”、“安家”等。由于来源各异,还有的称为“蒙柱”、“次黑”、“麻腰”、“策莫”(即

  • 买国良

    ?—1748清朝将领。四川西昌人。回族。由行伍出师西藏,累功至署守备参营将事。乾隆十二年(1747),随川陕总督张广泗等出征金川,设伏攻克色底碉。次年又随任举再征,连克牛厂、乌撒山、石碉木城,色尔力石

  • 阿尔巴卜伯克

    见“阿尔巴布伯克”(1241页)。

  • 额尔德尼昭之战

    清军与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间的一次战役。雍正十年(1732)七月,噶尔丹策零偕小策凌敦多布统兵犯喀尔喀蒙古,谋掠额尔德尼昭(汉籍名光显寺),迫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避徙多伦诺尔。继称师塔密尔,掳喀尔喀副将军

  • 诺鲁孜

    见“诺劳孜”(19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