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牛皇节

牛皇节

南方民族民间节日。亦称牛魂节。流行于壮、布依、侗、水、仫佬、毛南、仡佬、苗、畲等民族地区。举办时间不同,多于农历四月八日或十月一日举行。内容大同小异。如,壮族农民认为耕牛身强力壮,能犁田耙地,皆因牛的灵魂附在牛身,但春耕期间耕牛常被呵叱鞭打,灵魂被吓跑,耕牛日益瘦弱。当春耕完毕,须通过祭祀把牛魂招回。让牛休息一天,同时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准备好几把鲜草,先祭祀祖先和土神(社神),再将酒、肉、饭及鲜草拿到牛栏或草场对着耕牛进行祭祀,祝祷,并给牛吃一把内包糯米饭的鲜草。有的地区还要把牛赶到河边,将牛身洗净,让耕牛舒服过节,故又称“洗牛身节”。节后,即开始紧张的插秧,故也称“开秧节”、“拜秧节”。

猜你喜欢

  • 布特哈八旗

    清代八旗组织建置之一。以诸打牲部族人丁的原有血缘组织为基础,依照满洲八旗制度,陆续编旗设佐而成,佐领多为氏族首领。嫩江流域一带,明属奴儿干都司辖境,清初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等打牲部落杂居于此。总名布特

  • 扎野

    见“扎也”(190页)。

  • 列参巴

    藏语音译,意为“办事员”。原西藏地方政府五品僧俗官职名。西藏小世家子弟,在仔康附设机构受训后,初任政府职务时,照例先任此职。经一定时期习练和考核后,也能调任小※宗本(“宗”相当于内地县,“宗本”为县级

  • 木契

    契丹宫廷符契。为閤门使唤仗时用之。以阴、阳两面为一组。国行大礼,閤门使受阳面木契,勘契官执阴面,互相勘合,奉敕唤仗。

  • 宝丰社

    内蒙古归化城(今呼和浩特)银号、钱庄行业联合组织。据说乾隆年间(1736—1795)已建立。咸丰十年(1860)的《整立钱法碑》文中曾见其名。嘉庆道光时(1796—1850),加入该社的票号、银号、钱

  • 秃剌

    ?—1309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察合台玄孙,※阿只吉子。以勇力著称。父卒,袭领其军。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铁穆耳汗死,卜鲁罕皇后与左丞相阿忽台谋立安西王阿难答,他受爱育黎拔力八达命,执杀阿

  • 阿白木朗

    独龙语音译,意为“熟地”。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一种半固定耕地。因学会用锄头松土,一般可以连种三四年,轮歇一二年再种,周而复始。但所有权仍为家族集体公有,丢荒后,任何家族成员均可自由开种,也有连年栽种不

  • 敖尔波剪发礼

    肃北蒙古族的一种风俗。凡出生的婴儿均要留发,俟其长到三、五岁时,始将所留“胎毛”从四周剪去,只留顶发。剪发时要举行仪式,先请喇嘛占卜,选吉日,邀请叔伯姑舅等亲朋好友参加。届时由主人向客人一面献哈达、敬

  • 腊醅

    纥石烈部首领。女真族。居活刺浑水(今呼兰河)诃邻乡。兄弟7人,素有名声,为众所服。乘温都部乌春等起兵反叛劾里钵(世祖)之机,约集乌古论部骚腊勃堇(部落长)、“富者”(部落贵族)挞懒、海罗勃堇等掳掠野居

  • 麻勒吉

    ?—1689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通满、汉文。顺治举人。九年(1652),授修撰。十年,擢弘文院侍讲学士。十一年,擢弘文院学士,受命纂太祖、太宗圣训及删订历代通鉴,任副总裁。十四年(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