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辽宋时期订立的重要盟约。北宋初年,宋太宗两度北伐,连遭失败,由进攻转入防御。辽至圣宗时(982—1031),国力鼎盛,不断南下,统和二十一年(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双方在望都(今河北省望都)展开大战,宋将王继忠被擒。逾年,圣宗※耶律隆绪同其母承天皇太后※萧绰(俗称萧太后)亲兵20万大举南下,从南京(今北京)出发,攻瀛州(今河北省河间),下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十一月,直抵黄河北岸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城下,威胁宋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宋廷大震,宋宰相寇准等力驳迁都金陵、成都的退守主张,屡谏宋真宗御驾亲征,抗击辽军,终被采纳,在其力促下,宋真宗亲赴澶州,宋军士气大振,战局开始扭转。然真宗素主构和;辽军以大将萧挞凛战死,进攻受阻,亦欲罢战,遂互遣使议和。议和缘起,辽、宋史籍记载略异,《辽史》记:“宋遣人遗王继忠弓矢,密请求和。诏继忠与使会,许和。”《宋史》记:“王继忠上言契丹请和,命阁门祗候曹利用往答之。”皆讳言主动。《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之较详:“初,殿前都虞侯、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为敌所获,即授以官,稍亲信之,继忠乘间言和好之利。时契丹母老,有厌兵意,虽大举深入,然亦纳继忠说,于是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持信箭,以继忠书诣莫州部署石普,且致密奏一封,愿速达阙下,词甚恳激。”继忠幼年即侍真宗于藩邸,早为亲信。他出战时,是因援军不力,“素衒仪服,敌识之”被俘(故有学者以为,他是宋以特殊方式送去的约和者),他上真宗书则云:“臣尝念昔岁面辞,亲奉德音,唯以息民止戈为事。”此已透出宋主动约和之音息。中经反复,十二月初,和议成。契丹退兵,各守疆界,互约为兄弟之国,宋帝年长为兄,宋每岁以绢20万匹,银10万两,助契丹“军旅之费”,至雄州(今河北省雄县)交割。对和约性质,史界争论颇多。和约后,双方维持和平局面达百年之久。

猜你喜欢

  • 杨蕴

    宋代诚、徽州领主。一名杨通蕴。诚州(今湖南靖县)人。侗族。五代时大姓豪族,十峒总首领※杨再思之后裔,世袭其爵。唐时为溪峒州,宋初杨氏居之,号十峒首领,以其族姓散掌州峒,史称“诚州杨氏”。因其才雄过人,

  • 交河公

    高昌麹氏王朝(499—640)官职名。位在王、令尹之下。由王子充任。高昌国“大事决之于王,小事则世子(令尹)及二公(田地公与交河公)随状断决。”(《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论著汇辑》)

  • 海力苏他拉

    草原名。“他拉”蒙古语意为“草原”。位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东部,南北宽约15公里,东西长100公里,海拔300—500米。地势平坦开阔,地下水源丰富。春季绿草如茵,夏季野花遍地,牛羊布野,是一处水草丰美的

  • 耶律陈家奴

    辽代后期大臣。字绵辛。契丹族。为懿祖弟耶律葛剌之八世孙。史载其性放荡不拘,善诗作。兴宗朝入仕,重熙年间,补牌印郎君,因当值不至,降本班。又从帝猎,逐鹿围内,受鞭笞。后受权臣耶律仁先举荐,授御盏郎君。历

  • 刘务桓

    ?—356晋代铁弗匈奴首领。一名豹子。南匈奴单于苗裔,※刘虎之子。东晋成帝咸康七年(341),父卒,代领部众。遣使归附代国,娶代王拓跋什翼犍女为妻。聚集部众,势渐盛,复为诸部雄。同时,遣使朝贡于后赵,

  • 都备伯克

    见“多博伯克”(852页)。

  • 号吾

    东汉时烧当羌首领之一。※滇吾子,※迷吾弟。东汉元和三年(公元86年),与兄迷吾举兵反汉。秋,入陇西(治今甘肃临洮)界,遭郡督烽掾李章追击,被俘,将送郡府,其声言:“独杀我,无损于羌。诚得生归,必悉罢兵

  • 狐突

    ?—前637春秋时晋国大夫。出身于白狄狐氏。字伯行。其女适晋献公,生晋文公重耳。以外戚在晋任职,封大夫。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晋国内乱,翌年,其二子狐毛、狐偃随晋公子重耳出亡,入白狄避难12年,

  • 朵儿边

    即“朵儿班”(840页)。

  • 红七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广西右江流域建立的革命军队。全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929年秋,由中国共产党人掌握的桂军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共1千余人,从南宁开赴右江流域,与当地壮族人民,特别是与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