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温迪罕蒲里特

温迪罕蒲里特

金将领。隆州(治今吉林农安县)移离闵河胡勒出寨人。女真族。温迪罕氏。智勇有谋。从都统完颜杲取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权猛安(千户长),领军5千,连败辽军于衮古里道、腊门华道。从阿骨打攻燕京(今北京),至居庸关,亲执敌帅。熙宗皇统元年(1141),从梁王完颜宗弼(即兀术)攻宋,留军唐州(治今河南唐县),数破宋军。率3千军分队攻邳州,败敌于南京路。翌年,迁定远大将军,同知凤翔尹。六年(1146),历改京兆尹、宁州刺史、西北路招讨都监、永定军节度使。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改武卫军都总管。世宗大定三年(1163),授开远军节度使,改泰宁军。

猜你喜欢

  • 椿集

    即“春稽”(1568页)。

  • 阿敦达

    清代官名。满语音译,“阿敦”意为“牧群、马群”,“达”意为“头目”、“首领”,即是管马群的头目,汉译“牧长”。是太仆寺、上驷院及旗王府所置的官员,掌放牧、繁衍、训练马匹等事。从六品。

  • 恒棱

    古县名。南北朝时属梁州,在今四川嘉陵江支流林溪上游仪陇等县一带。北周天和三年(568),※恒棱僚举兵反梁,起兵于此。

  • 湘川

    见“湘水”(2277页)。

  • 西藏奏疏

    书名。辑自钦差驻藏大臣孟保、海朴等人奏折。10卷。主要记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国策动拉达克首领勾结森巴人武装入侵阿里和西藏人民反击入侵者,收复失地之经过,以及惩办军务失职之满汉官员和藏族噶伦官员

  • 释迦也失

    1354—1435藏传佛教格鲁派名僧,即著名之大慈法王。蔡贡塘人。※宗喀巴著名大弟子之一,是黄教与明朝建立关系的开创者。早年为宗喀巴之司膳堪布,常随侍左右,以善学好问,颇得佛教要义。永乐六年(1408

  • 西域三十六国

    西汉时西域内属诸国的总称。《后汉书·西域传》:“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其地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玉门以西,葱岭以东。东汉荀悦《汉纪》分之为27小国、9个次

  • 外八旗

    清代对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的一种称法。与※内务府三旗、王公府属包衣五旗对称时用之。以内务府三旗等视为“内”,故称之为“外八旗”。嘉庆(1796—1820)时,内务府属南苑所设总尉1人、防御8人、骁骑校

  • 长宁安抚司印

    羌族土司官印。铜质、正方形,印面长宽各7.9厘米,厚1.9厘米,椭圆形长把钮,连柄通高10.2厘米。重1250克。印文前半部为汉字篆刻朱文,后半部为满文朱文,文曰:“长宁安抚司印。”印背钮右侧阴文:“

  • 拓跋郁律

    ?—321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孙,※拓跋弗子。史称其“姿质雄状,甚有威略”。晋愍帝建兴四年十二月(317年初),侄拓跋生卒,嗣立。元帝太兴元年(318),击败入侵之铁弗匈奴刘虎,以女妻来附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