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儿哈都台吉
见“段奈台吉”(1700页)。
见“段奈台吉”(1700页)。
?—1588明代“凉山三雄”之一。彝族。万历(1573—1619)前期四川邛部土司(治今四川越西县东北)属下腻乃之酋长,万历十五年(1587),伙同雷波头目杨九乍,黄螂头目安兴抢掠营丁、赖因、烟溪等处
藏语音译,意“遍乐苑”。拉萨※四大林之一。隶属※哲蚌寺果芒扎仓,位于※布达拉宫西南。系济咙呼图克图(又名达擦诺门汉)驻锡的寺院。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进藏大臣海兰察等捐资在苑内建起“卫藏永安寺”
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和《元经世大典图》。耶律楚材《西游录》作不剌。《常德西使记》作孛罗城。《元史·耶律希亮传》:中统三年(1262),希亮曾两次至不剌城。《明史》作怕剌。古城遗址在今新疆
战国时期蜀人首领。蜀国开明氏第九世王(一说为第五世王)。将国都由郫邑(在今四川郫县城北2里)迁至成都,去帝号,复称王。俗尚赤,始立宗庙,习礼乐,进一步推行中原文化。
元代杰出女纺织家。松江府乌泥泾镇人。出身贫苦,8岁被迫为童养媳,因不堪忍受婆家虐待,只身流落海南岛崖州黎族地区,受到黎族热情款待。在崖州居住近40年,学会当地一整套先进纺织工艺。晚年思念故土,约在13
①(?—1667)清初将领。蒙古族。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二十一世孙,※达延汗巴图蒙克七世孙,色特尔子。初附喀尔喀,天聪二年(1628),随父归服后金。崇德五年(1640),朝觐皇太极,赐仪
即“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444页)。
1784—1843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三十九任堪布。藏族。生于钟接之达合拉家族。入拉卜楞寺学完五部大论后,享有盛誉。获多然巴学位,立宗辩论结业后,转入密宗学院熟记密集仪轨,任扎仓格贵。道光四年(1824
南北朝时吐谷浑王妃。鲜卑元氏(拓跋氏)。东魏济南王元匡之孙女。东魏天平三年(536),吐谷浑王夸吕嗣立后,奉行“远交近攻”之策,亲东魏拒西魏,与东魏和亲。武定三年(545)后,受东魏孝静帝封以此号,嫁
参见“岐黎”(10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