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河桥之战

河桥之战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的一次战役。河桥,故址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黄河上。晋泰始(265—274)末,杜预以孟津渡险,始建浮桥于富平津,称河桥。北魏、东魏先后筑河阳三城于桥北、桥南及河中洲上,为洛阳外围戍守要地。每遇战争常夺据河桥以逼郊郭,守者往往纵火船于上流以烧河桥。西魏大统三年(537)※沙苑之战大捷后,丞相宇文泰等乘胜攻取河东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和洛阳的金墉城(今洛阳东北)。次年,东魏大将侯景欲复夺金墉城,悉烧洛阳内外官寺民居。宇文泰亲率大军赶往救援,前军至谷城(今河南新安东),击杀东魏前锋莫多娄贷文。侯景北据河桥南依芒山(邙山,今河南洛阳北),布阵以待,宇文泰率轻骑搏战,马中流矢逃逸,几为东魏军所俘。后西魏军赶至,奋勇反击,东魏大败,甲士被俘者1.5万人,士兵落水而死者近万人,大将高昂被追杀。此役史称“河桥之战”。

猜你喜欢

  • 木佬

    明清时期对仫佬族先民的称谓。又称穆佬、木老、姆佬或木老苗。为元明时期“木娄苗”后裔。分布于贵州省南部与广西相邻一带,尤以今罗城县最为集中。明王朝在其地区实行土流合治,推行封建统治,屯田戍兵,垦荒设堡,

  • 江南总统

    元代管理江南佛教寺院僧尼之僧官。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十四年(1277),置江南总摄以管理地方佛教事务,河西僧※杨琏真加曾任此职,后

  • 阿不合

    ①见“阿八哈”(1199页)。 ②见“阿巴海”(1201页)。

  • 忽鲁木石

    见“花剌子模”(999页)。

  • 满文篆字

    满文书写字体之一。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噶盖2人仿蒙古字创制满文,满族遂有了本族文字。天聪六年(1632),清太宗皇太极命儒臣达海改制满文,同时仿汉字篆文,镌刻满文篆体文。据《盛京典制

  • 吹萨嘎巴达彦齐

    ?—1684内蒙古归化城土默特广安寺活佛。原为庆缘寺监寺,是一位资深学博的格隆。顺治十五年(1658),在东固山山麓建寺,请班禅额尔德尼赐名为广安寺。自是在寺内坐禅修行近30年。康熙二十三年(1684

  • 鼻骨德部

    辽代生女真诸部之一。又译鼻古德、鼻国德、故德、鼻骨、古和故。所在众说不一,约在今松花江注入黑龙江处的黑龙江以北地区。辽太宗天显三年(928),向辽纳贡。

  • 阿速吉八

    见“阿剌吉八”(1227页)。

  • 蒲奴里

    见“盆奴里国”(1706页)。

  • 三宝历代

    1415—1497明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更孟之子。父死,由继父奢陇法抚为已子。天顺元年(1457),宣慰使刀霸羡自杀后,由族众举为车里宣慰使。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