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沈儿峪战役

沈儿峪战役

明朝与北元主力的一次战争。洪武元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惠宗(顺帝)※妥贴睦尔自大都(今北京)退居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故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率10万蒙古军活动于山西、陕西、甘肃,形成钳攻大都之势。同年冬,扩廓奉惠宗命自太原出师,进军大都。行至保安(今河北新保安),明将徐达乘虚奔袭太原,扩廓忙回师救援,途中被明将※常遇春(回族)袭破大营,率残部逃入甘肃聚兵。二年,明军攻克上都,惠宗退守应昌(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三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发动对北元的总攻战,命大将军徐达率西路军出征扩廓,左副将军李文忠率东路军直捣应昌,力图一举消灭北元主力。时扩廓正围攻兰州不下,纵兵四掠。徐达率兵出潼关,经西安,进兵兰州,扩廓固守定西(今甘肃定西,在兰州东南)。三月,徐达至定西,扩廓北撤,徐达屯兵沈儿峪口(在今定西之北)与元军对垒而战。四月,大败元军,俘故元郯王、文济王等官员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扩廓仅与妻、子数人突围北逃,以流木渡黄河,经宁夏,遁入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明将郭英追至宁夏不及而还。此役结果,明朝平定山西、陕西、甘肃,设兰州卫等军事卫所。太祖封次子朱樉为秦王,治西安,三子朱为晋王,治太原。不久,元惠宗卒于应昌,应昌亦告失守,北元将主力撤至漠北。

猜你喜欢

  • 西夏文存

    书名。罗福颐撰。1卷,外编1卷。本书据王仁俊《西夏文缀》增辑《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甘肃通志》、《欧阳文忠集》、《西夏纪事本末》、《西夏书事》中所收之录文,及当时新发现之西夏遗文共38

  • 白马岗

    亦作偏马喀温、白马杠、白马棍、白马归,藏语音译,意为“庄严的莲花”。古地名。在今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为著名的佛教圣地。成书于14世纪的著名藏文经典《甘珠尔》里有“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的记

  • 白崖

    古地名。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北(一说勉县西北)。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氐豪杨文德在宋廷支持下,被氐众拥立为主,据此城,自号征西大将军,秦、河、凉(一作秦、河、梁)三州牧,仇池公

  • 端节

    水族传统节日。水语称“借端”,也称“瓜节”。流行于贵州三都、都匀、独山、荔波等地。从水历十二月(农历八月)下旬起,直至翌年二月(农历十月)上旬止,逢亥日举行,不同家族按第二或第三个亥日依次过节。贵州榕

  • 候娄匐勒

    高车国王称呼。汉语意为“大天子”。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漠北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因不愿随柔然豆仑可汗对北魏战争,乘柔然内乱势弱之机,率众10余万落西迁到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交河古城一带)西

  • 漠南矿业有限公司

    解放前内蒙古绥西地区开采煤矿的企业。1913年由晋西镇守使孔庚联络各界实力人物发起创办。计划开采西起狼山,东至石拐沟的煤田。设董事会。办事机构设在包头福徽寺前院,后迁东门大街18号。首先与蒙古王公和五

  • 玉德舆

    1827—1893清末教育家。号敬修。天津人。回族。幼年家贫,勤奋好学。咸丰六年(1851)中举。任直隶省容城县训导,曾协助知县清理多年积案,深享众望。后因奔母丧回家,弃官办学,广收学子,时称为“大书

  • 赛因塔喇

    准噶尔地名。位于今新疆阜康县城东。准噶尔语, “赛因”意为“良”, “塔喇”意谓“田”。以其地膏腴,宜种植,故名。唐时属北庭都护府管辖,明隶瓦剌。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统治时,为准噶尔重要农业区域之

  • 赵婴齐

    汉南越国三世主。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王※赵佗曾孙,文王※赵胡之子。建元六年(前135),闽越王郢发兵击南越。武帝令大行王恢等帅师伐闽越,郢被诛。父为报朝廷盛德,遣其入侍汉廷十余载。入侍前,曾娶妻

  • 广汉羌

    西羌的一支。参见“白马羌”(5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