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柔然汗国

柔然汗国

南北朝时期北方国名。简称柔然。5世纪初柔然第七代首领※社仑所建。社仑继任柔然首领后,率众徙居弱洛水(今土拉河),创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1人,百人为幢,幢置帅1人;先登者赐以虏获,退懦者以石击首杀之,或临时捶挞”。又学中原法制,置战阵,统一柔然各部。先后兼并敕勒(高车)诸部和匈奴余众,建庭于敦煌、张掖之北。北魏天兴五年(402),自称可汗,在中国历史上首先将“可汗”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建立庞大的奴隶制政权。疆域西至焉耆,东接朝鲜,北尽沙漠,南临北魏。永兴二年(410),社仑弟斛律可汗进一步向外扩展,北并※贺术也骨国,东破※譬历辰部。神䴥二年(429),遭北魏太武帝进击,汗庭被抄,敕勒诸部亦反戈相击,大檀可汗西走,部落四散,属众30余万投降北魏。和平五年(464),予成可汗开始用汉字建年号,称“永康”。六世纪初,统治集团为争夺汗位内讧。正光元年(520),可汗丑奴在内讧中被杀,其弟阿那瓌被族兄示发战败,投归北魏,被封为“蠕蠕王”。在北魏支持下,阿那瓌返回漠北亲政,重建柔然政权。孝昌元年(525),助北魏镇压破六韩拔陵起义,北魏准其“赞拜不言名,上书不称臣”。仿效中原官制,设侍中黄门等官。与南、北朝政权均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互结婚好。6世纪中叶,原役属于柔然的突厥兴起,反抗其统治。西魏元钦元年(552),被突厥击破,阿那瓌自杀。柔然王室部分逃至北齐,部分留在漠北。在漠北余众又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立铁伐为主,西部立阿那瓌叔邓叔子为主。北齐天保四年(553),北齐高洋立阿那瓌子庵罗辰为主,继领铁伐部众。五年,庵罗辰反北齐兵败北遁。六年(555),邓叔子被突厥木杆可汗攻破,率余众千余家投归西魏。在突厥的威逼下,邓叔子等3000余人被西魏太师宇文泰交付突厥使者,惨杀于长安青门外,中男以下悉配为奴,柔然汗国灭亡。汗国传18主,历154年(402—555)。国中以游牧为主,兼事狩猎,亦有冶铁、造车等手工业,突厥人为其铁工,后期也兼营农业。以牲畜、兽皮等与北魏等诸国交换农、工产品,与南朝及中亚亦有经济往来。初无文字,“以羊屎记兵数”,用刻木记事。后与南、北朝交往,学习中原文化和汉字,故至后期“颇有学者”。原无城郭,逐水草牧畜,以毡帐为居。6世纪初,始筑城郭,建※木末城(在今蒙古吐沁河之北)。信仰萨满教,后从北魏传入佛教。可汗妻称可贺敦,官号有国相、俟力发、吐豆发、俟利、吐豆登、俟斤、莫何等。汗国世系见“柔然”(1779页)。

猜你喜欢

  • 七姓蛮

    见“板楯蛮”(1294页)。

  • 可度者

    唐代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又作李可度者。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十一月,率众附唐。唐置饶乐都督府,拜其为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都督,封楼烦县公,赐姓李氏。以所领阿会部为弱水州,处和部为祁黎州,奥失部为洛&

  • 多士宁

    明代云南陇川傣族土司。受明封为陇川宣抚使。万历(1573—1620)初,缅甸东吁国主莽端体率军侵陇川,招诱其合兵内侵,不从,并将缅侵明计划密告明边将为备,称缅内侵之策有二,一为交结木邦,扰顺宁、蒙化,

  • 蒙文天文学

    书名。清代蒙文天文学著作。1950年从内蒙古哲里木盟征集所得,现藏于内蒙古图书馆。作者佚名,从其吸收西方天文学知识判断,可能是清朝后期蒙古人的著作。分上下两册。上册分天文理论和三垣星占两章;下册分蒙文

  • 浩齐特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牧地当锡林河(今西林河)下游,东与北界浩齐特左翼旗,西及南界阿巴噶旗。元属上都路,明为成吉思汗后裔住地。至库登汗,始号所部曰浩齐特。再传至噶尔玛色旺,

  • 洛桑土登晋美嘉措

    1792—1855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三世嘉木样活佛。藏族。生于多麦南部(今同仁县保安镇年都乎地区)。其父系清朝官员。乾隆六十年(1795),选为转世灵童。嘉庆二年(1797)赴西藏,经金瓶掣签确定为嘉

  • 於越

    见“于越”(58页)。

  • 万历武功录

    书名。明朝瞿九思撰。成书于万历四十年(1612),全书14卷。176篇,分地区编次。以列传体记述万历(1573—1619)初年到中期各地(包括少数民族)起义及官府的镇压;南北各少数民族与中央的关系。书

  • 娘母

    解放前海南岛黎族地区一种巫师。男女都有,但作法时男的也必须穿女上衣戴绣头巾。声称能以法术查找各种恶鬼,祛除病人身上病痛,为病人招魂。作法时所用道具有一把箭镞、一个竹箕、一碗米、一碗酒,用黎语念咒,边念

  • 长禈蛮

    古族名。属乌蛮系统。据《云南志》载,唐时居住于今云南省剑川一带,属三浪诏。贞元十年(794),南诏占领其地后,迁往铁桥城(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塔城)以东,与施、顺诸蛮杂居,形成卢蛮(今傈僳族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