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新疆置省

新疆置省

清代末年统治新疆政策的重大变革。新疆古称西域。自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建立西域都护府以来,历代中央王朝都在这里设官置治,进行有效管辖。清代,清朝统治阶级为分化各族人民的反抗意识,在统一全疆地区后,便依其归附先后、对中央王朝的忠顺程度,建立以军府制为主体的多元化体制:在伊犁设立将军府;在蒙古族聚居区、哈密、吐鲁番建旗设札萨克;在南疆实行伯克制;在汉、回集中的东部地区推行州县制。政治体制不一,给管理带来了混乱。随着清王朝的日渐腐败,其固有弊端也日益彰著。将军府既无专设治民长官,又无统一政令,各级王公、伯克往往打着朝廷旗号自行其是,致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剧,和卓后裔叛乱接连不断,浩罕和沙俄侵略势力乘虚入侵,霸占伊犁和南疆。鉴于内忧外患严重威胁,以魏源和龚自珍为首部分知识分子,遂力主在新疆设行省,建州县。光绪四年(1878),阿古柏反动势力被逐出南疆后,左宗棠和刘锦棠复力创议建省。光绪十年(1884),清廷发布建省上谕,命刘锦棠为新疆巡抚,魏光焘为新疆布政使,是为设省之始。历经数年调整,制度始完善。全疆分为镇迪、阿克苏、喀什噶尔、伊塔4道。下辖6府、10厅、3州、23县。全省军政事务由巡抚统领。伊犁将军领满、索伦、锡伯、察哈尔、厄鲁特营和哈萨克、布鲁特(今柯尔克孜)等诸部,兼办中俄交涉,节制伊塔事务。辛亥革命后,因伊犁将军为都督取代,伊塔事务归都督管辖。1919年,阿尔泰划归新疆,新疆辖境正式确定。省制之建立,既使新疆与内地各省行政制度趋归划一,也促进了新疆与内地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为废除原有的王公、伯克制度提供了条件。

猜你喜欢

  • 嘉祥寺

    见“拉加寺”(1368页)。

  • 萨迦白衣三祖

    参见“萨迦五祖”(2010页)。

  • 温塔

    靰鞡鞋的一种。赫哲语音译,亦作“温他”。靰鞡鞋流行于我国东北地区,然各族制作用料不一,称呼也不同。赫哲族制做温塔,以鹿、野猪、熊等兽皮和怀头鱼、哲罗鱼、细鳞鱼、狗鱼、鲑鱼皮为原料。鞋底、鞋帮以整张皮制

  • 博差

    藏语音译,意为“枪差”。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封建领主对农奴的一种剥削方式。由土司在※“马差”户中指定较富裕的差巴(支差的人)担任,规定每户须购置步枪1支,子弹100发。所领种的份地多于任其它差者。遇

  • 领人酋长

    见“领民酋长”(2075页)。

  • 后晋孝平皇帝

    见“石翌”(447页)。

  • 文蔚

    ?—1855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费莫氏。字豹人,号露轩。副都统富兆子。嘉庆进士。历任侍郎、护军统领、总管内务府大臣。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军侵浙江,陷定海、镇海及宁波。受命为参赞大臣,同扬威

  • 不花帖木儿

    蒙古国勋戚。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孙,※脱劣勒赤与扯扯干公主之长子。元宪宗三年(1253),率斡亦剌兵随蒙哥汗弟旭烈兀西征波斯等地,称万户。其两位姐妹古巴克和完者哈敦为旭烈兀妃。子札乞儿、孙塔尔海均为

  • 外郎

    又称舍人。明代,凡受中央政府封敕的少数民族头人或首领,其子孙未承袭父职者,皆为此称。明正统年间(1436—1449),海西女真首领,大批死于卫拉特蒙古也先之乱,明廷所赐玺书尽失。其子孙因无祖、父授官玺

  • 耶律贤适

    928—980辽代大臣。字阿古真。契丹族。于越鲁不古子。嗜学有志,然玩世不恭。时得辽初名臣于越耶律屋质赏识,称“是人当国,天下幸甚”。穆宗时期,政局动乱,见朝臣多以言遭遣,乃避嫌静退,以游猎自娱,与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