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撒里畏兀儿东迁

撒里畏兀儿东迁

明代裕固族向东迁徙的重大事件。始自明初,迄于嘉靖初年,历时约一个半世纪。明初,分布于关西各卫(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的撒里畏兀儿人与部分蒙古部落,由于受吐鲁番察哈台后王的侵扰,各卫统治者之间互相攻杀,笃信佛教的撒里畏兀儿人与穆斯林之间的激烈争斗,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相继东迁至嘉峪关内肃州(今酒泉)、甘州(今张掖)一带住牧。民间传说自西至哈至(地名待考)迁至八字墩草原。史载明正统十一年(1446),甘肃镇总兵官任礼收沙州卫全部徙甘州南山。十四年(1449)后,阿端卫部众随曲先卫东迁肃州塞内。正德七年(1512),曲先卫由药王滩移徙肃州塞内。同年,安定卫由昔儿丁散徙属肃州管辖的八字墩草原。正德十一年(1516),罕东左卫由沙州相率徙肃州塞内。嘉靖七年(1528),罕东卫由故敦煌郡地移居甘州南山。徙居肃州的各卫,分别游牧于今摆浪河以西至酒泉的广大地区,成为后来裕固族的亚拉格家(家即部落)、贺郎格家、西八个家讲西部裕固语的各部落。徙居甘州的各卫,分别游牧于今黑河以西至高台、摆浪河地区,成为后来裕固族的大头目家、五个家、罗儿家、杨哥家、东八个家,四个马家讲东部裕固语的各部落。

猜你喜欢

  • 布尔罕尼丁

    见“布拉呢敦”(470页)。

  • 云接寺塔

    见“摩云塔”(2526页)。

  • 也迪亦纳勒

    蒙古国时期乞儿吉思首领。又译野牒亦纳里。十三世纪初,游牧于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元太祖二年(1207),接受成吉思汗使者按弹、不兀剌招降,与另一首领遣亦里克帖木儿、阿惕乞剌黑两位(一说还有兀鲁惕

  • 耶律洼

    辽初大臣。字敌辇,又作迪辇、迪辇洼。契丹族。辽太宗※耶律德光族兄,隋国王※耶律释鲁孙,南院夷离堇绾思子。少有器识,受人敬。辽太祖时,虽未入官,常任以事。太宗时,为惕隐,掌皇族政教。天显十一年(936)

  • 矮儿克勿

    见“满五索”(2389页)。

  • 阿里衮

    ?—1769或1777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字松崖。内大臣德音之子。乾隆四年(1739)至十二年(1747),历任副都统、侍郎,湖南、山西、山东巡抚。在兵部侍郎任上,奉命巡察东北,首倡于吉

  • 万汗

    见“王台”(200页)。

  • 忽石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哈实玛卫。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十卫同时设立。十六年(1418)九月,阿都赤等来归,封为千百户等官。据考在前苏联境内黑龙江左岸格林河口。

  • 六韬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汉文兵书。原本为战国时人托吕望名而辑。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页面有两种,一种为23×16厘米,一种为21×17厘米。残存45面,为第一至第四卷的部分内容,无注释。其中有7面背面写有《

  • 郭尔罗斯前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嫩江与松花江汇合之西岸、吉林伊通边门外与长春厅之西。札萨克驻固尔班察汗,会盟于哲里木盟。元为辽王乃颜分地,明入于科尔沁,至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乌巴什,始以郭尔罗斯名部。后金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