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拜天

拜天

辽、金、元时风俗。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素敬天,向有拜天之礼。契丹俗,凡国有大事,皇帝登极、举兵征伐、克城取地、凯旋班师至出猎,常以青牛白马等祭祀天地。皇帝亲临,以巫觋祈祝。金沿袭此俗。重五、中元、重九日行拜天之礼。重五于鞠场,中元于内殿,重九于都城外。皇帝则於常武殿筑台为拜天所。其制:刳木为盘,状如舟,赤为质,画云鹤文。为架高五六尺,置盘其上,荐食物其中,聚宗族拜之。礼毕,一般还要举行射柳、击球之戏。“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高质,祭器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无一事不归之于天,信之甚笃。

猜你喜欢

  • 隆奔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以其地有隆奔泉(意为“十万龙泉水”),故名。属西宁卫。洪武十三年(1380)归附明廷,散居塞内外,居塞内者主要分布在今青海湟中县境,有城廓庐室;居塞外者,即今青海日月山以西之共和县境,

  • 苏巴海

    见“速把亥”(1840页)。

  • 巴彦玛

    1913——1948蒙古族女革命英雄。内蒙古镶黄旗红格尔乌拉苏木敖包高勒人。摔跤手齐林之女,自幼聪明伶俐。家境贫寒,给牧主放牧。1946年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镶黄旗八苏木支部委员,负责搜集穆克登宝等

  • 庭州

    见“金满城”(1476页)。

  •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七年(1374)七月,由卫指挥使司升置。管辖卫(前藏)、藏(后藏)地区。按明兵部下属机构官员设置例,设都指挥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因地处边疆

  • 西夏中兴行省

    元地方建置。因西夏于此地建国而得名。中统二年(1261)立行省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或称中兴行省、西夏行省。至元三年(1266)改置宣慰司,直隶中书省。八年,再立行省。十年,复罢。十八年,再立行省。

  • 熬茶蒙古

    参见“熬茶拜唐阿”(2419页)。

  • 火臣别吉

    蒙古国公主。又译火阿真伯姬、果真、豁真别乞。“火臣”为名,“别吉”汉意“公主”。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长女。南宋嘉泰二年(1202),成吉思汗欲以其许克烈部长汪罕孙秃撒合,并为长子术赤求婚于汪罕女抄儿

  • 马于华

    清代中医家。字光禄。安徽安庆人。回族。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人。擅长中医内外科,专治疑难杂症,兼及妇、幼、花、麻、痘等病。尤对痈疽之症,特制一种膏药内服外敷,有奇效。好义乐施,救济贫困。

  • 黄家洞

    描写唐代壮族军队的诗篇。律诗一首。唐李贺(790—816)撰。贺字长吉,福昌(今属河南宜阳)人。内容描写黄峒(今广西左右江壮族先民)起义军击着铜鼓、打着三点黑旗、佩带壮锦制作的“绣囊”参战以及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