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木鼓
旧时云南西盟地区一带佤族一种传统的宗教活动。当地群众认为木鼓能通神,是众人崇拜的对象。用长约两米的粗大树干挖空而成。每年二月各个村寨都进行制作木鼓,由一户或二三户主动提出,担负出牛、酒等祭品。由青壮年男子上山砍伐大树,截下一段树干,用藤条拴好,在巫师的指挥下拉回村寨,路远的需二三天才能拉回来,故名。制鼓圆木拉进村寨后,得进行剽牛举祭,人们边喝酒边唱歌跳舞,非常热闹。木鼓制成后安放在木鼓房中,过去得猎人头供奉。平常不能乱敲,只遇有较大的宗教活动或军事行动才鸣鼓聚众。
旧时云南西盟地区一带佤族一种传统的宗教活动。当地群众认为木鼓能通神,是众人崇拜的对象。用长约两米的粗大树干挖空而成。每年二月各个村寨都进行制作木鼓,由一户或二三户主动提出,担负出牛、酒等祭品。由青壮年男子上山砍伐大树,截下一段树干,用藤条拴好,在巫师的指挥下拉回村寨,路远的需二三天才能拉回来,故名。制鼓圆木拉进村寨后,得进行剽牛举祭,人们边喝酒边唱歌跳舞,非常热闹。木鼓制成后安放在木鼓房中,过去得猎人头供奉。平常不能乱敲,只遇有较大的宗教活动或军事行动才鸣鼓聚众。
见“萧永祺”(1993页)。
汉籍对藏传佛教(喇嘛教)萨迦派的俗称。因寺院外墙饰以红、白、黑三色花条,故称。藏传佛教文献多不用此称。详见“萨迦派”(2007页)。
1912—1971冀鲁边区回民支队创建人之一。河北沧县人。回族。193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后历任中共冀南抗日第六军分区六大队指导员、沦县五区区长、津南支队第六大队长、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
见“高车六种”(1918页)。
即“凤伽异”(326页)。
见“僧隐令公”(2456页)。
唐代在东突厥地区建立的羁縻机构。龙朔三年(663)分定襄都督府置。以其首领为都督,职位世袭。侨治朔方(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下辖郁射(郁射施部)、艺失(多地艺失部)、卑失(卑失部)、叱略4州。隶单
1785—?清代诗人。原名虎拜,字肇文,别号珠士。福建福州人。回族。系元代诗人萨都剌之后裔。嘉庆九年(1804)中举。次年赴京考进士,可能不第,遂游历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数年。嘉庆二十二年,取滇南县令
①(?—1591)明代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喀喇沁部领主。又称昆都仑歹成台吉,简称青把都。孛儿只斤氏。※巴尔斯博罗特济农孙,※昆都力哈次子。驻牧于张家口至独石口以北塞外地区。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
解放前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对耕地的一种习惯计算单位。即一架牛(两牛共拉一犁)耕作一天的土地面积。因牛的强弱和耕地土壤的软硬差异,故不同地区一架地的面积并不相同,有的地区为一市亩多,有的则二市亩多,反映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