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怀圣寺

怀圣寺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又称光塔寺。俗称狮子寺、龙凤寺。位于广州。与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清真寺并称为中国东南地区四大古寺。相传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一说建于宋代,元朝至正十年(1350)以及明清两代,乃至1935年曾多次重修。院内有望月楼、东西长廊、大殿、浴室等设置。大殿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光塔耸立在寺院右前方,乃阿拉伯式建筑。光塔本“邦克塔”之谐音,乃中国伊斯兰教最大者。初见于南宋岳珂的《桯史》,为侨居中国之穆斯林所建,古称“番塔”。露出地面总高36.3米,形圆似蜡烛,下层为烛身,上层为烛心,中为实心柱。外层光滑,全部砖砌,塔内有梯,为螺旋形,有出入二道,塔顶有宣礼楼。塔尖原有金鸡,以鸡翼之倾向,觇风候。入夜点灯其上,以导归帆。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七月,金鸡为飓风吹落。风格独特,为国内少见。寺内原有元朝官吏郭嘉于至正十年所撰《重修怀圣寺记》碑,为中国礼拜寺之较早记录,是断定该寺建筑年代之重要依据。寺所在地为广州著名风景区,被称为“羊城八景”之一。

猜你喜欢

  • 畏可

    亦作“吾亦可”或“隈可”。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牙齿”之意。金初宗室中有完颜隈可。

  • 卜赤

    1504—1547明代蒙古可汗。又称博迪阿拉克(钵帝阿拉克)库登汗,亦克汗、或译作保只、不地、孛只等,明人亦称为小王子。孛儿只斤氏。※达延汗长孙,※图鲁博罗特长子。正德十二年(1517),达延汗去世,

  • 福申

    清朝大臣、学者。满洲正蓝旗人。字保之,号禹门。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二十五年(1820),任大理寺卿。道光五年(1825),升江西学政。七年,累官内阁学士。逾年革,杭州驻防。著述甚多,有《续同书

  • 布彦泰

    1791—1880清末将领。满洲正黄旗人。颜扎氏。副都统珠尔杭阿子。荫生出身。嘉庆二十三年(1818),授二等侍卫,充伊犁领队大臣。道光二年(1822),擢头等侍卫,调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旋授办事大臣

  • 吴元清

    即“吴凌云”(1075页)。

  • 出家功德司

    或作僧人功德司,西夏官署名。管理佛教事务的功德司之一。属次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与住家功德司共设6国师合管,另单设6接住纳言处、6承旨、2都案、6案头。

  • 塞蓝

    见“白水城”(599页)。

  • 算端

    见“速檀”(1840页)。

  • 石牌法律

    见“料令”(1944页)。

  • 屈利水

    古水名。所指众说不一,主要有4说:旧一说是“匋利水”之笔误,即今嫩江下游西岸支流洮儿河;或说为洮儿河北之绰尔河。今人或认为是绰尔河北之雅鲁河,或说是嫩江中游西岸支流诺敏河。南北朝时,从东北重镇和龙(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