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庞士谦

庞士谦

1900—1958

近代伊斯兰教学者、教育家。字益吾,经名穆罕默德·特瓦托尔。河南孟县桑坡村人。回族。幼习阿拉伯文、汉文。青年时代先后到河南洛阳、许昌、沁阳、山西晋城、甘肃张家川等地从虎延璋、马自成等著名阿訇学习阿拉伯文和伊斯兰经典。1922年在沁阳汪街清真寺马连三阿訇门下学成结业,受聘为郑州清平里清真寺阿訇,并教授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次年回乡创办“经汉小学校”。后到山西晋城崇实学校任教。1926年返郑州,与友人共同筹建“研究社”,开办成人研究班、妇女讲演会,研讨伊斯兰教和回族回题,并附设经汉小学,培养回族子弟。1930年任北平(今北京)成达师范学校训育主任,兼授阿拉伯文,开始研究和著译工作。在《禹贡》半月刊发表《中国回教寺院教育之沿革及课本》等有影响的著作。1937年受成达师范学校委托筹组“中国法鲁克留埃学生团”并任团长。1938年3月抵达开罗,入爱资哈尔大学攻读,并利用机会宣传中国抗日战争。1939年与马坚等留埃学生组成“中国回教朝觐团”赴麦加与华北日伪政权的朝觐团进行斗争,散发《告世界回教教胞书》,争取各国穆斯林的同情和支持。1940年授聘担任埃及法鲁克的东方事务顾问,兼爱资哈尔大学中国文化讲座讲师,1941年又任该校中国学生部部长。此间,用阿拉伯文撰写《中国与回教》一书,在开罗出版。1946年底率留埃学生团回国,1947初至北平解放,任北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开设阿拉伯文课。1947年同马松亭、艾宜栽等共同创办“北平回教经学院”和“月华文化报务社”、复刊《月华》杂志、创办《月华周服》,任两刊主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回民学院任教。1953年与包尔汉、达浦生、马坚等共同发起创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次年成立,被选为常务委员。1955年受聘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任教。后病逝于北京。代表作有《埃及九年》、《回教法学史》、《回教认识上的派别》、《和平之使命》等。

猜你喜欢

  • 卡别

    族名。哈尼族的自称之一。散居于云南景东、墨江、元江、镇沅、普洱、江城、新平等县。参见“哈尼族”(1633页)。

  • 西突厥汗国

    古汗国名。始祖※室点密,为突厥汗国创建者伊利可汗※土门之弟,约北周天和二年(567),灭哒,自立为西面可汗,游牧于乌孙故地(今伊犁河流域),原为突厥汗国的一个分封国。隋开皇三年(583

  • 打捕户

    见“猎户”(2077页)。

  • 额古都娘娘

    鄂伦春语音译。又称“埃尼博如坎”。主管天花病的娘娘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人患天花病,祈祷此神保佑。祭品为狍子、野鸭、飞龙鸟和酒等。神像是在布或纸上画的3个女人像。相传她们

  • 库车办事大臣

    清代新疆库车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四年(1759)置。驻库车。衙署有章京2员、笔帖式2员、委笔帖式8员,分管印房、粮饷、军台诸事。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同治三年(1864),因被起义军攻杀,位缺。光绪十

  • 忽母思部

    辽代部族名。又作胡母思山部、胡母思山蕃等。活动于今我国新疆与蒙古国交界处的北塔山一带。辽初,天赞三年(924),为辽所破,附辽,成辽属国(一说成辽部族)之一。向辽朝贡不定,有从征义务,但出兵无定额。辽

  • 粤风

    书名。瑶、壮、汉族民歌辑注。4卷。清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绵州、今绵阳市人,汉族)撰。为作者在粤西浔州(治今广西桂平县)督学时,闻浔江摸鱼歌受感动而采集之,后又收纳前任浔州推

  • 甘珠尔瓦呼图克图五世

    1914—1978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多伦诺尔寺活佛。出生于青海安多藏区。三岁时被选定为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四世转世灵童。入青海色尔寺。5岁开始正式学经,9岁在经师指导下专习甘珠尔经。11岁由阿旺彦增

  • 建昌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四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镀金银印。中统二年(1261),不花受封。

  • 为桑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牧区租牧主牲畜为生的牧民。自己无牲畜,靠租牧主奶牛维持生活。租金很高。人身依附於土官,不能随意迁出部落,凡逃至其他部落被送回或抓回,将遭毒打、罚款、抄家,甚至处死。获土官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