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帕竹扎巴坚赞

帕竹扎巴坚赞

1374—1432

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僧人。《明史》作吉剌思巴监藏巴藏卜,又称扎巴坚赞贝桑波。藏族。其祖绛曲坚赞为帕竹政权首脑,势力显赫。8岁任泽当寺主,11岁辞任,赴乃邬栋孜任万户长职。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朝正式诏准其任帕竹地方政权首领,即帕木竹巴第五代第斯(执政长官)。同年,明太祖封其为“灌顶国师”。永乐四年(1406),遣使奉贡,明成祖册封其为“灌顶国师阐化王”,赐螭纽玉印,世代承袭。此印直至清代第斯桑结嘉措仍在使用。对其它教派并不轻视排挤,尤其支持宗喀巴所倡黄帽派(“黄教”),宗喀巴所以能创举拉萨传大召的祈祷大会,均得力于其政治及经济上的大力支持,黄教之兴,与其动员各地贵族倾力相助密不可分,故誉满藏区。本人倾心向佛,每年写陀罗尼咒1部,22年从未间断,并主持写了3部《甘珠尔》经,分别用金、金银混合及墨汁写成,从训诂、正字及文法方面均属相当严谨的三部藏经。

猜你喜欢

  • 应历

    辽穆宗天顺皇帝耶律璟年号。951—969年,凡十九年。

  • 董荼吾

    见“董舍吾”(2185页)。

  • 塔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载,清代塔哈河在黑龙江境内。今有人定在呼玛尔河支流塔哈河流域。

  • 西陲总统事略

    书名。初称《伊犁总统事略》。原为汪廷楷辑编,后经祁韵士改订,嘉庆十三年(1808)由伊犁将军松筠审定。全书12卷。一卷叙清廷统一天山南北及伊犁设防兴屯经过。二卷为天山南北路图说。三卷叙南北路境域、山水

  • 彝语音译。意为被抢来或买来的汉族人。系辱蔑之词。解放前,在四川凉山金阳等彝族地区的一种奴隶。等级地位同于※呷西,没有任何自由,可被主子随意买卖或屠杀,隶属于※节伙、※布尔杂补等。民主改革后,等级制度被

  • 太皇山

    见“从太山”(321页)。

  • 粘没喝

    见“完颜宗干”(1155页)。

  • 年希尧

    ?—1738清朝大臣。汉军镶黄旗人。初由笔帖式补授云南景东府同知。康熙四十五年(1706),迁直隶广平府知府。历官大名道、广东按察使、安徽布政使。五十九年(1720),颍州知府王承勋讦告其需索规礼,庇

  • 伊希卡噶

    突厥语ishkagha音译。伊希克(ishk),意为“门”,阿噶(agha),意为“主人”;合译为“门的主人”或“司门”。为※叶尔羌汗国最重要的官职之一,直接掌管宫廷的侍卫军队,相当于成吉思汗时代的※

  • 顾琮

    ?—1754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礼部尚书顾八代孙,副都统顾俨子。初以监生入算学馆,修成算法诸书。康熙六十一年(1722),授吏部员外郎。雍正三年(1725),授户部郎中,迁监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