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玫
僜语音译,意为“族”、“家族”、“姓氏”。西藏察隅地区僜人在父系氏族解体后存在的以姓氏为联系内部严禁通婚的血缘集团。由同一男性祖先的若干代后裔组成。察隅县有41个巴玫(包括从大的巴玫中分离出来的一些小巴玫)。每一巴玫有自己的名称,如“达卜劳”、“达崩宁”、“德嘎”等,同时又是本巴玫成员的姓氏。至解放前夕,同巴玫成员除不得通婚外,还保留有按巴玫聚居、相互继承财产、共同进行宗教活动及血族复仇等氏族制度的残余。
僜语音译,意为“族”、“家族”、“姓氏”。西藏察隅地区僜人在父系氏族解体后存在的以姓氏为联系内部严禁通婚的血缘集团。由同一男性祖先的若干代后裔组成。察隅县有41个巴玫(包括从大的巴玫中分离出来的一些小巴玫)。每一巴玫有自己的名称,如“达卜劳”、“达崩宁”、“德嘎”等,同时又是本巴玫成员的姓氏。至解放前夕,同巴玫成员除不得通婚外,还保留有按巴玫聚居、相互继承财产、共同进行宗教活动及血族复仇等氏族制度的残余。
1276—1328元朝第六代皇帝。又译也孙铁木而、也孙帖木儿。蒙古孛儿只斤氏。世祖※忽必烈曾孙,晋王※甘麻刺长子。成宗大德六年(1302),袭父晋王位,镇守北边。仁宗皇庆元年(1312),受南康路65
?—1755卫拉特蒙古青海辉特部台吉。伊克明安氏。卓哩克图和硕齐孙,第巴第四子。初隶和硕特部。雍正元年(1723),以罗卜藏丹津反清,偕诸兄弟降附清军,选兵助击罗卜藏丹津等于哈玛尔岭。二年,别编旗分佐
地名。见于《拉失德史》,意为“马头”,即唐代之马头川。元为察合台汗国属地。在今中亚阿姆河上游纳伦河南岸。其附近之游牧驻居地亦名阿忒八失。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幼年宿卫禁廷。光绪十五年(1889),擢正黄旗副都统,十七年(1891),授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副都统。二十四年(1898),累官护军统领。
辽(契丹)与北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高梁河位于辽南京(今北京)之北,今北京城-西北西直门外仍存高梁桥名称。辽景宗保宁十一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二月,宋太宗发大军亲征北汉,时北汉臣服契丹,契丹出兵
清代藏传佛教(喇嘛教)僧人。藏族。西藏普宁寺堪布、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三世经师。乾隆(1736—1795)中,库伦哲布尊丹巴活佛身边堪布诺门罕扎木巴勒多尔济等,因私与俄罗斯贸易,被勒令赴京后,三十年(1
明彝族土官名。洪武十四年(1381),故元女土官姑胜古归明。十六年赴京朝贡,授东川府(治今云南会泽县)土知府职衔。十七年,由云南所属割隶四川布政使司。二十年(1387),儿媳奢赛奉旨承袭。二十一年,因
又记作“赛咿奢”。契丹语,意“月好”。契丹族对“中元节”(七月十五日)的称谓。依俗,节前三天(七月十三日),夜,契丹皇帝离开行宫,向西30里设帐寝宿,先于该处备好酒馔,十四日,皇帝与诸
西域古国名。王治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交河城遗址)。以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名。本属车师国(原姑师国),宣帝(前74—前49年在位)时破车师,分其地为前后两部。前部即车师前国。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
藏语音译,又称“呷札”,意为“守青苗”。解放前西藏昌都地区农奴阶层中的一个等级,指为领主耕种自营地的农奴,与西藏其它地区的“堆穷”(小户)近似。一般不占有份地,仅由寺庙或贵族给予一小块“俄惹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