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金得胜陀颂

大金得胜陀颂

碑名。亦称“得胜陀颂碑”。“得胜陀”,女真语称“忽土皑葛蛮”。金世宗为纪其祖功业,于大定二十五年(1185)七月二十八日立于金太祖誓师破辽之地(今吉林省扶余县徐家店乡石碑崴子村东北3公里处)。辽天庆四年(1114)九月,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集诸路兵共2500人会师于来流水(今拉林河)西岸的高阜,举行了誓师典礼,约定:伐辽成功后将以“得胜陀”命名此高阜。次日即向西攻破辽宁江州(治今吉林扶余县伯都纳古城,一说石头城子)。大定二十四年(1184),金世宗东巡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访得太祖誓师等事迹,遂命赵可参照实录及《睿德神功碑》等史料撰成此碑文,详载会师、祥瑞、誓师、禳��等创业情况及世宗感怀。次年立。孙俣书丹,党怀英篆额。正面刻汉字30行,背面刻女真字32行。两者互相对译。是传世最早、字数最多的女真文字资料。碑文在《吉林通志》、《满洲金石志》等书中均有著录,以载于《民族语文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中的刘凤翥、于宝林《女真字大金得胜陀颂校勘记》内的著录本最为详确。1936至1937年间,日本田村实造首先发表系统研究此碑女真字和汉字碑文的文章。我国通释此碑女真字者为道尔吉、和希格合撰的《女真文“大金得胜陀颂”碑校勘释读》一文,载《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84年第4期。此碑至今仍存原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娅拜节

    壮语音译。亦译“哑摆节”。壮族节日。流行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者宁、索乌一带。在每年夏历四月兔日举行。届时,集体集资买1头牛、2口猪、2只鸡和48尾鱼作祭品,前往娅拜山举行祭祀。男女老少均到场

  • 百灵庙之战

    绥远地区蒙汉军民抗击日伪侵略军的战役之一。伪蒙古军政府成立后,日本侵略者在锡林郭勒、察哈尔2盟建立了殖民统治,曾于1936年11月,以察哈尔为基地,发动全面侵绥战争,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派伪蒙军一部

  • 海瑞集

    书名。明代回回人※海瑞撰。原名《备忘集》,又名《海刚峰集》。不分卷。原有自编《淳安稿》、《淳安县政事》及《备忘集》10卷。后人陆续编辑有万历二十二年(1594)阮尚贤刊《海刚峰先生文集》、万历四十六年

  • 伊州乐

    古代乐名。以源于伊州(在今新疆哈密一带),故名。该乐的主体为伊州大曲,是以伊州流行的小曲为歌谱,在其前后加引子和尾声,以慢延其声调的大型乐曲。南北朝时流行于内地。至晚唐便成为一种配合歌舞伎的完整乐调。

  • 喀尔喀法典

    清代喀尔喀蒙古的法令汇编。亦称《喀尔喀吉鲁姆》、《喀尔喀三旗法典》。由喀尔喀王公领主分别制订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其法律效力自诸法令颁行日起维持到1924年第八世哲布尊

  • 越布

    汉代会稽郡越人用苧麻所织细布。亦称白越,当时已被作为贡品,《后汉书·陆续传》:光武帝“常敕会稽郡献越布”。

  • 布依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旧称“仲家”、“夷族”。自称“布越”、“布那”、“布曼”、“布侬”、“布僚”等。主要分布于贵州南部、西南部镇宁、紫云、关岭、平坝、清镇等地,贵阳郊区亦有分布。其地气候温和,多溶岩分布

  • 满泾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勤卫。永乐十年(1412)八月,与只儿蛮等10卫同时设立。十月,在其地建站。在前苏联境内阿姆贡河口北岸莽阿臣噶山附近。

  • 兀惹城

    见“兀惹”(107页)。

  • 慕容仁

    ?—336十六国时期前燕宗室、将领。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慕容廆少子,慕容皝弟。受命镇守平郭(治今辽宁熊岳县东)。东晋明帝太宁三年(325),统左翼军,配合兄皝大败宇文乞得龟,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