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凌河之战

大凌河之战

后金与明朝的重要战役之一。后金天聪四年(崇祯三年,1630),皇太极行反间计,假手明崇祯帝,杀了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袁崇焕。崇祯帝以老将孙承宗督师关内外兵马。孙继袁推行积极防御为主之策。防宁远、锦州,逼广宁。据右屯卫,聚兵屯粮,恢复大、小凌河,连接松山、杏山、锦州诸要塞。力主先筑大凌河城(位于大凌河西岸),令总兵官祖大寿等率兵4千守大凌河,发班军1万4千筑城,全城军、民、商计3万余众。皇太极洞知明军固守宁锦防线,步步设城置堡,向东推进之策,不肯“坐视汉人开拓疆土”,采取“反推进”之策,破坏大凌河筑城。明军七月中旬动工,皇太极调兵近8万之众围困大凌河,行“围城打援”之策。战役分两个阶段。八月六日至九月底为围城与反围城的第一阶段。后金军扫清大凌河周围各堡,去掉后顾之忧;明将祖大寿派小股兵力灵活出战,骚扰后金军,力图打破重围,大小数十余战,阵亡颇多。八月,后金军击退明松山2千援军;九月中旬,击退辽东巡抚邱禾嘉、总兵吴襄、宋伟所部7千援军。下旬,击退监军道张春、吴襄等4万援军。张春被俘。九月底至十月,战役进入第二阶段。皇太极加强政治攻势。劝祖大寿归降。在明军无援,商贾诸杂役多死,粮绝薪尽的情况下,八月二十八日,祖大寿以所余1.1万余人,献城投降。

猜你喜欢

  • 黄三

    即“黄鼎凤”(2020页)。

  • 奢卑城

    即“沙卑城”(1128页)。

  • 按只䚟

    见“野里知吉带”(2046页)。

  • 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抚司

    元代在四川羌族地区设置的土司名。元初仅置长河西(司治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城关镇)、鱼通(司治今康定县东北麦笨乡)、宁远(司治今道孚县八美乡)3安抚司。至元二年(1265),移黎雅宣抚司于碉门(今天全

  • 韦敬办

    唐代广西土官,岭南道澄州(治今广西上林县南)人。出身澄州豪酋之家,好读书,颇精文辞。曾任澄州无虞县(今上林县境)令,至今犹存其所写的《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诚洞碑》两篇碑文,内容丰富,是研究唐代该地区

  • 朱弩佉苴

    南诏军士名。南诏国王及诸镇大军将随身护卫亲兵,系从※罗苴子中挑选的优秀者,手持红色弓弩,腰扎皮带,因而得名。

  • 李思摩

    即“阿史那思摩”(1233页)。

  • 金城郡

    古地名。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以边塞阔远,析张掖郡的令居、枝阳,天水郡的金城、榆中,陇西郡的枹罕、允吾(?)六县置。郡治原在金城(今甘肃皋兰西南),神爵二年(前60),赵充国镇压先零等羌起义后,统

  • 克默尔河卫

    见“克默而河卫”(988页)。

  • 广化寺

    内蒙古地区寺庙名。也称沙尔沁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郊。面临黄河,背依大青山。分旧召和新召两处,新召在旧召西侧。相距约800米。旧召,据说建于明代,蒙古语“称伊拉古克散苏默”,原规模较小,仅有两座佛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