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嘉绒语

嘉绒语

我国四川部分藏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也有人认为属藏语支。分布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理县、马尔康县、小金县、金川县、壤塘县、红原县、黑水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色达县和雅安地区的宝兴县,使用人口9万多。嘉绒语有东部、西部和北部3个方言。方言间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差别较小,方言间通话有困难。以四川马尔康县卓克基话为例。语音特点是:复辅音很丰富,有200多个,分二合和三合两类,用前置辅音、基本辅音和后置辅音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单辅音一般在40个左右,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叶和舌面4套,方言中有小舌部位的塞音和擦音。单元音有7个,没有长短、卷舌、松紧之分。复元音以后响为主,有少量前响复元音,辅音韵尾有两类,单辅音韵尾有—p、—t、—k、— m、—n、—、—r、—1、—s9个,4个复辅音韵尾—ps、—ms、—ks、—s均出现在藏语借词中,有高低2个声调,有区别词义和语法意义的作用,但不大。语法特点是:有十分丰富的粘着形态和屈折形态。量词相对说不及其他藏缅语丰富。词类可分为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名词词头与动词、形容词、数词词头有区别。名词有双数和复数、指小和人称领属范畴。前两种用后缀表示,后一种用前缀表示。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复数,双、复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量词不丰富,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数词和量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动词有人称、数、时态、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屈折、添加前后加成分、重叠词根等多种形式表达。形容词无级的语法范畴。结构助词不丰富,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对较小。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语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是:带词头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在词汇中占的比重较大,单音节词相对来说较少。合成构词时词头一般要去掉,合成方式有并列、偏正、支配、表述。借词主要来源于藏语和汉语,内容偏重在文化、政治方面,藏语借词宗教术语居多数。

猜你喜欢

  • 阿吉思·马合木·牙老瓦赤

    见“牙老瓦赤”(286页)。

  • 宣靖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四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镀金银印。泰定三年(1326),成吉思汗叔答里台后裔买奴受封。

  • 和博克萨哩

    即“霍博克赛里”(2549页)。

  • 吉松

    藏语音译,意为“王的扈卫”。旧时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地方基层组织头人。每乡人数不等,世袭。轮流负责掌管全乡政务,充当土司随从,每人每年约3个月,自备伙食,无报酬。每人从土司处领有1个或2个“兴卡”(即田庄

  • 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

    书名。张大(字小云)辑。光绪十九年(1893)成书。25卷。分定浙志功、靖腆志威、平蕃志伐、迎銮志恩、分注志谟、科第志例、筹海志防、守营志烈、经制志政、驭禄志储、建牙志盛、祠宇志典、孝烈志节、撰述志目

  • 岐国公主

    金朝公主,蒙古成吉思汗皇后。女真族。完颜氏。卫绍王完颜永济女。至宁元年(1213),蒙古军围中都(今北京),金宣宗遣使求和。贞祐二年(1214),命完颜承晖赴蒙军议和,接受成吉思汗提出的许和条件,献童

  • 阿旺朗杰

    明末清初西藏高僧。亦称夏冲阿旺朗。藏族。噶举派达砻寺活佛。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藏藏巴汗彭错南杰败前藏吉雪藏军与喀尔喀蒙古联军,继破色拉寺和哲蚌寺,两寺僧众逃往青海,途经达砻寺,其居中调解,许

  • 傣哪文

    参见“傣文”(2242页)。

  • “论逋”之简称。藏语音译,意为“臣”,又作“相”。吐蕃官名。任“论”者均系非外戚贵族,《补国史》谓:“但王族则曰论”。有大论(藏语称论茝,即大相)、小论(藏语称论充,即小相)、曩论(即内相)、纰论(即

  • 侯力归

    勿吉官员。又作俟力归。勿吉族。北魏景明四年(503),奉命使魏朝贡。自是迄正光年(520—525),勿吉朝魏贡使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