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厄鲁特

厄鲁特

清代对漠西蒙古诸部的总称。又译额鲁特。一说蒙语ogeled(高大、壮大)之汉译,原为卫拉特蒙古具体部落(卫拉特联盟中处于魁首之部落)名,后逐渐与卫拉特通用;一说为蒙语留下来之意。国外学者又往往沿袭突厥语族之习惯,泛称其为“卡尔梅克”。其先系蒙元时期※斡亦剌、明代※瓦刺。初分布于失思吉思(今锡什锡德河)和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经过长期发展变化,并融合和吸收周围突厥语族及东蒙古诸部成分,至明末清初有※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4大部。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后,原附牧于杜尔伯特的※辉特列为四部之一。牧地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毕河、伊犁河流域以及青海扩展。以畜牧业为主,兼狩猎,农业和手工业也有所发展。大多信仰藏传佛教。17世纪中期后开始使用托忒文。各部分牧而居,互不统属,但有议事机构——楚固拉干(会盟),即定期的领主代表会议,作为协调各部关系、加强封建统治与抵御外侮的临时组织,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联系甚为密切,表贡不绝。17世纪70年代,※噶尔丹称汗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成为准噶尔政治中心和各部会宗地。统辖天山南北,势力曾远及塔什干、费尔干纳、撒马尔罕等地。18世纪中叶,清廷统一西北,在厄鲁特蒙古族聚居地区先后实行盟旗制度。其后裔至今尚生活在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等地区。

猜你喜欢

  • 完颜㝢

    ?—1218金大臣。本名讹出。西南路(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猛安人。女真族。完颜氏。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累调河东北路提刑司知事,历同知辽州军州事、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学、南京路转运副使。

  • 铺马劄子

    元代乘驿的凭证。过往使臣凭铺马劄子由驿站提供铺马及饮食。元初,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行省、行台等官府均可自出��子。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规定诸官府不得自出劄子。二

  • 塔勒奇城

    清代新疆城名。※“伊犁九城”之一。乾隆二十六年(1761)建。由绿营汉军屯镇守备驻扎。城小。嘉庆七年(1802)扩建。位于今新疆霍城县西塔尔其。

  • 浑不似

    即“火不思”(392页)。

  • 虎温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承天皇太后※崇德宫。

  • 厹繇

    见“仇由”(320页)。

  • 太子河

    即“梁水”(2125页)。

  • 桑朗容忠

    清四川瓦寺土司。藏族。乾隆二年(1737)以随军征战功,赐宣慰使职衔。四年(1739),批准管辖三齐寨番民,因抚驭失宜,与三齐寨民连年构衅,自相残杀。六年(1741),三齐寨聚众千人赴省告,欲脱离瓦寺

  • 甘露之泉

    书名。藏文名《都德泽楚俊》,蒙古医学基础理论著作。青海蒙古族益西班觉于18世纪用藏文写成。40叶。木刻本。主要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药方等,从理论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6大基本病症的学说。

  • 黠戛斯朝贡图

    反映黠戛向唐朝贡盛况之画卷。又名“王会图”。唐开成五年(840),黠戛斯军破回鹘,占领其牙帐时,遇见唐下嫁回鹘可汗的太和公主,当即遣达干10人护送公主返唐,途中被回鹘乌介可汗邀劫。黠戛斯可汗屡遣使至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