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炮
准噶尔兵器。初以铁为腔,中施硝磺***。或高二三尺,圆径三寸,架于骆驼背上施放;或高二三尺,圆径五六寸,置于木架上施放。后改用铜料制作。相传其造炮技术的进步,与被俘的瑞典军官雷纳特有关。他曾为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造出15门4磅炮、5门小口径炮、20门10磅炮。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军在特穆尔里克(前苏联伊塞克湖东北),掘得其大铜炮4尊,冲天炮筒8个,大小炮弹万余发,工艺已相当先进。
准噶尔兵器。初以铁为腔,中施硝磺***。或高二三尺,圆径三寸,架于骆驼背上施放;或高二三尺,圆径五六寸,置于木架上施放。后改用铜料制作。相传其造炮技术的进步,与被俘的瑞典军官雷纳特有关。他曾为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造出15门4磅炮、5门小口径炮、20门10磅炮。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军在特穆尔里克(前苏联伊塞克湖东北),掘得其大铜炮4尊,冲天炮筒8个,大小炮弹万余发,工艺已相当先进。
见“格林包勒”(1808页)。
见“亦力把里”(872页)。
维吾尔族古代散文体英雄史诗回鹘文残卷。也称“乌古斯可汗传”。原题阙佚,此题为近代人所拟。主要叙述维吾尔族传说中英雄乌古斯可汗的业绩。从其中有关的地名和内容分析,传说形成时间大约在10世纪,一说写成于元
隋唐时青藏高原古部落名。或谓即“bod”及“phyva”之对音。一说为西羌的一支。《隋书·附国传》:“附国者,蜀郡西北二千余里,即汉之西南夷也”。其辖地约当今四川西部及西藏昌都以东。有民2万余户。王名
见“敖昌兴”(1795页)。
? —1683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章佳氏。顺治元年(1644),任礼部笔帖式,擢主事,累迁吏部郎中。康熙十一年(1672),授山西布政使。次年,擢陕西巡抚。十二年,吴三桂叛。受命随军征讨,督粮饷。
见“亦蛮卫”(872页)。
见“康国”(2100页)。
?—1846清朝宗室、大臣。正蓝旗人。字容斋。和硕睿恭亲王淳颖子,协办大学士※禧恩弟。嘉庆四年(1799),由应封宗室赏戴花翎。十一年(1806),赏头品顶带。十四年,封二等镇国将军,授二等侍卫,在乾
亦称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市南郊13公里伊河入口处两岸的东西崖,即香山和龙门山(伊阙山)。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三大宝库。开凿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后经东魏和西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