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傣族

傣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汉晋时称“滇越”、“”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称“金齿”、“黑齿”、“芒蛮”、“白衣”等;元明时“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等,清以后称“摆夷”、“摆衣”。分布地区不同,又有““傣泐”、“傣那”、“傣雅”、“傣绷”等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名为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于云南新平、金平等30余县。人口1025128(1990年)。公元1世纪掸人(傣族先民)首领雍由调先后三次遣使赴洛阳,受东汉朝廷赐予金印紫绶,封“汉大都尉”。唐宋时属南诏、大理国管辖。西双版纳傣族首领叭真于12世纪统一各部,以景洪为中心建立勐泐政权,称“景龙金殿国”,奉中央王朝皇帝为“共主”,其子受封为“九江(澜沧江)王”。德宏地区,在此之前,约10世纪以瑞丽为中心,建立勐卯政权,其后发展为14—16世纪的麓川思氏政权。元朝开始在傣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在西部德宏等地设置金齿宣抚司,在南部西双版纳等地设置彻(车)里军民总管府。明朝进一步建立麓川平缅宣慰司和车里军民宣慰司等大小土职。隆庆四年(1570),车里宣慰使将辖区划为12个征收封建官租、税赋的行政单位——“版纳”(原意为“一千田”),“十二”傣语作“西双”,自是有“十二版纳”,即傣语“西双版纳”之称。清沿明制,但在内地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委派官员统治。民国时期在边疆置县和设治局。历史上曾多次起义反对封建统治,近百年多次反击帝国主义入侵。解放前以种植水稻为主,有比较完整的耕作体系,耕作技术较高,水利灌溉较先进。手工业、商业、畜牧业、家庭副业有所发展。社会经济形态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西双版纳地区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封建领主经济,在领主制下还存在较完整的农村公社。德宏、孟连、耿马等边疆傣族地区基本属于封建领主经济,但地主经济已有发展,村社制度已经解体。其他如新平、元江等内地各县已逐步发展为封建地主经济。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拼音文字,各地不尽相同。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用各种傣文保存的文化典籍丰富,有数学、天文、历法、医药等。绘画、建筑别具一格,有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音乐歌舞。孔雀舞名扬中外。家庭婚姻带有明显封建色彩。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农民实行父权制一夫一妻制小家庭,流行招赘习俗。行土葬,僧侣火葬。多信奉小乘佛教,但保留有原始鬼神崇拜残余。边疆地区住“干栏”或竹楼。男子有文身习俗,着无领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裤,冬天披毛毯,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妇女着窄袖短衣和统裙。主食多糯米,喜酸辣及烘烤水产品,嚼槟榔。解放后,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经济、文化、教育事业逐年有较大发展,社会面貌已发生根本变化。

猜你喜欢

  • 搓皮尼马甲才

    云南永宁普米族传说人物。相传很久以前,丽江纳西族木土司与永宁土司斗争,战斗中永宁土司失败,全军溃退,丽江土司军紧追不舍,他急中生智,把土司藏在羊皮口袋里,悬于树上,充作过路人存放的储粮口袋,瞒过追兵,

  • 巴玫克来

    僜语音译,意为“同姓公有地”。解放前西藏察隅地区僜人所保留的氏族土地公有制的残余形态。同一姓氏的人们在村周围公有的荒地、山林和猎场,归本姓成员自由使用,住在外村的同姓人仍享有使用本地同姓人公有地的权力

  • 速忽鲁碗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诸宫下均设抹里。速忽鲁碗为辽世宗※积庆宫下之一抹里。

  • 河中府

    西域古地名。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长春真人西游记》云:邪米思干(撒马尔罕)大城,西辽时,名为河中府。耶律楚材《再用韵纪西游事》诗“河中花木蔽春山”句下自注:“西域寻思干(撒马尔罕),西辽目

  • 温齐

    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镇国公屯齐长子。顺治六年(1469),封固山贝子。康熙十三年(1674),授宗人府右宗人,寻授镶蓝旗满洲都统。以四川叛应吴三桂,随定西大将军、贝勒董鄂由陕西征讨之。以汉将王

  • 福乐智慧

    书名。突厥语《库达德库比利克》意译。维吾尔族古典叙事长诗。11世纪※喀喇汗王朝著名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著。写于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回历462年(1069—1070)成书。82章,13290行(

  • 十二台地

    清代内蒙古西部12驿站的土地。康熙三十一年(1692)始设。归化、萨禄庆、杜尔格、和林格尔、新店子、八十家子6站均在土默特旗境内;东素海、吉克素、巴彦布拉克、阿鲁鸟尔图、巴彦素海、察罕扎达该6站均在昭

  • 伊犁铅厂

    清代新疆工矿名。位于今巩留县西北之哈什,乾隆三十一年(1766)置。有矿工百人,每年产铅六七千至1万余斤。除拨运宝伊局铸钱外,余运贮惠远城供制铅丸用。六十年(1795),因生产不敷供给,复于厄鲁特营驻

  • 讷默库济尔噶勒

    ?—1753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一昂吉首领。绰罗斯氏。※小策凌敦多布孙。初领准部一昂吉,驻牧萨勒齐图(位于楚河南岸)、和尔衮(在楚河下游)等地。乾隆十五年(1750),喇嘛达尔札执政,受倚任。达瓦齐和阿

  • 劳役寨

    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制下农奴为领主承担非农业性专业劳役的村寨。多属滚很召(意为“官家的人”)等级村寨,也有傣勐(意为“本地人”)等级的村寨。他们领种份地后,除为领主代耕土地或交纳官租(实物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