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

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木之乱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七月九日,布拉呢敦(大和卓木)、霍集占(小和卓木)于※“阿尔楚尔之战”败走后,率众逃伊西洱库尔淖尔(一称叶什勒池,今帕米尔雅什库里湖)。其地南、北高峰对峙,北山有小径通安集延,西限以大岭,越岭可通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北境),地势险峻。布拉呢敦领兵200据岭以扼逃窜之路,霍集占督众万余狙淖尔隘口。七月十一日,定边右副将军富德等追至,一面令阿里衮、达尔党阿帅兵500堵其通巴达克山路;一面又令伊柱、鄂博什统兵800绕山后夹击,自率马步兵千余仰攻。复令霍集斯、鄂对、阿什默特树纛高呼谕降。在清军强大攻势下,敌军无心恋战,纷纷自山顶奔下,号呼愿降。霍集占屡禁不能止,手刃数人,而奔者愈众,至日暮始止。清军乘势攻击,激战一昼夜,降其众12000余人,缴获军器2000余件,牛羊驼马万余只。大小和卓木次日率残众遁。

猜你喜欢

  • 渤海国记

    ①书名。一作《渤海记》,已佚。唐张建章(字会主,汉族,806—866)著。凡3卷。成书于大和九年(835)后。《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记有此书。元末书尚存。书中所记,皆为作者大和七年至九年

  • 辅国将军

    爵名。清代宗室中爵位之一。沿袭古代武散官名。分一、二、三等。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时初创九等封爵,列第八。顺治十年(1653),增定封爵为十二等,此爵位次退居第十。乾隆十三年(1748),终

  • 沙尔布

    ?—1659清初将领。蒙古察哈尔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崇德二年(1637),率百余壮丁投清,授牛录额真,编入蒙古镶白旗。寻擢一等侍卫。至顺治元年(1652),累升本旗固山额真,授世职云骑尉。十年,与宁南

  • 邓至王

    邓至羌国首领。邓至羌为魏晋十六国时部落,居甘肃文县及其以西,汶山以北,宕昌以南地区。其酋帅南北朝时称王。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其王像舒治遣使向北魏朝贡,文帝拜像舒治为龙骧将军、邓至王。传十一世

  • 汪罔氏

    即“汪芒氏”(1121页)。

  • 招坝

    见“里”(1080页)。

  • 沓中

    古地名。在今甘肃舟曲县西北。三国时,魏、蜀争夺凉州。魏黄初初年(220),魏已据凉州大部。蜀除不断出兵与魏战于武都、汉阳、南安、陇西外,还开辟沿白水江、白龙江流域羌中地区以通湟中的道路,沿途建立据点,

  • 大英俊

    渤海国宗王。第三世王※大钦茂子。曾入唐为“质子”。大历九年(774),于延英殿受代宗接见后,回归渤海。

  • 金山国圣文神武天子

    见“张承奉”(1181页)。

  • 北魏武川镇故城遗址

    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乌兰不浪土城梁村。北魏置分南北两城,南城东西长约130米,南北仅90余米,北墙略向内凹,城墙残高约3米,南墙正中开门。北城南北约400米,东西约300余米,西北墙已塌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