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昌
藏语音译,又译桑都仓。民主改革前四川甘孜地区大商号名。由甘孜藏族自治州藏族商人桑都仁钦开办。在当地国民党军阀和原西藏地方政府摄政热振等的支持下,逐渐成为资本在百万银元以上的买办商,享有免交进出口税特权,专事从印度进口毛料、布疋、香烟、西药等在藏区及内地销售;从藏区收购羊毛、牛尾、麝香、鹿茸、虫草、贝母等销往印度和中国内地。在拉萨、昌都、上海、成都和印度噶伦堡等地设有货栈。
藏语音译,又译桑都仓。民主改革前四川甘孜地区大商号名。由甘孜藏族自治州藏族商人桑都仁钦开办。在当地国民党军阀和原西藏地方政府摄政热振等的支持下,逐渐成为资本在百万银元以上的买办商,享有免交进出口税特权,专事从印度进口毛料、布疋、香烟、西药等在藏区及内地销售;从藏区收购羊毛、牛尾、麝香、鹿茸、虫草、贝母等销往印度和中国内地。在拉萨、昌都、上海、成都和印度噶伦堡等地设有货栈。
藏语音译。意为“土司的贴心人”。清代四川嘉绒地区土司属下大头人之藏称。多为土司后代,世袭。有封赐的土地、村寨及农奴。不纳粮税。其职责为代理土司调解纠纷、收粮;土司绝嗣或年幼代为摄政;由土司指定在土司官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官名。维吾尔语音译,意为“巡视卡伦的人”。管理在卡伦供差的维吾尔族农民。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
书名。又名《明译天文书》。洪武十五年(1382)西域回回人海达儿(又译黑的儿)等奉明太祖朱元璋命,以元遗阿拉伯文伊斯兰教天文书译出。凡4卷:卷1总释题目为第一类;卷2断说世事吉凶为第二类;卷3说人类命
见“王政”(202页)。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原系希布察克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四十三年(1778),首领楚玛克以效忠清廷,获六品顶戴蓝翎。在叶尔羌城(今新疆莎车)西南亮噶尔卡伦外游牧,通英吉沙尔城(
我国柯尔克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黑龙江省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14万多(1990年)。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等地有247.3万(1
辽代御帐。辽代皇族为习于游牧生活的契丹人,实行四时※捺钵制度。其俗东向而尚左,御帐东向,遥辇九帐南向,皇族三父房帐北向。东西为经,南北为纬,故谓御帐为横帐。引伸为皇族的代称,有广、狭两义,广义指※三父
元代郭守敬等天文学家编制的历法。元初承用《金大明历》,以该历浸差,与天象不符,至元十三年(1276),朝廷设立太史局(后改称太史院)以制订新历。参与修历者有都水少监郭守敬及许衡、王恂等。根据郭守敬主张
清代后藏贵族。藏族。郡王※颇罗鼐之父。幼善骑射,读书习字。从政后执法公正,任政府孜康,办理协噶尔宗财政。后任藏军官。康熙二十年(1681),西藏与拉达克战争期间,奉命从拉萨率援军抵阿里,协助蒙古汗王噶
明代四川土司名。宣德十年(1435)五月置。以当地头人饶蛒为安抚使。隶董卜韩胡宣慰司。正统八年(1443),遣人入贡。十年(1445)以饶蛒伪造宣慰司印,诈称宣慰使,被董卜韩胡宣慰使司都指挥同知克罗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