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山之战书事碑
清碑刻。乾隆四十一年(1776)立于抚顺县东六十里萨尔浒村南(今为大伙房水库境内)。碑文为清高宗据《清实录》所撰,叙述后金与明朝在萨尔浒交战的全过程,歌颂了努尔哈赤等的英勇善战及取得的决定性胜利。用满汉两种文字,分别刻于碑的两面。碑身高1.53米,宽2.15米,座高0.79米。现存沈阳故宫博物院。
萨尔浒山之战书事碑
清碑刻。乾隆四十一年(1776)立于抚顺县东六十里萨尔浒村南(今为大伙房水库境内)。碑文为清高宗据《清实录》所撰,叙述后金与明朝在萨尔浒交战的全过程,歌颂了努尔哈赤等的英勇善战及取得的决定性胜利。用满汉两种文字,分别刻于碑的两面。碑身高1.53米,宽2.15米,座高0.79米。现存沈阳故宫博物院。
萨尔浒山之战书事碑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昂、冷、梁、布雷、纳安诺买等,汉文著述称崩龙,又因其服饰不同,被分别称为红崩龙、花崩龙、黑崩龙。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潞西市和镇康县,其余分散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县,
旧指皇帝的诞辰。亦作万寿圣节。《册府元龟·帝王》:“后唐庄宗以光启元年十月癸亥生于晋阳宫……同光元年十月壬辰万寿节,百官齐会于开封府。”《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时值万寿圣节将近,两司里头例该一人赍表进
明初人。原为福建尤溪炉主。正统十三年(1448)响应沙县邓茂七起义,旬日间聚炉丁、贫民万余人,攻占尤溪,与邓茂七联合攻略沙县,围歼官军。后不知所终。
明常州江阴(今属江苏)人,字大雅,又字次知,号东家子。元末客居松江。洪武六年(1373)受聘修《大明日历》,历官翰林编修、太平府教授、国子助教、司业等。著有《东家子》、《沧螺集》。
即明广顺关。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貂皮屯。明为与女真互市之所,因在开原老城南,故称南关。海西女真哈达部由此互市入贡,故史载南关多指哈达部。一说哈达部建寨于亦赤哈达(今开原市东),在开原老城东南,故称南关。
即今山东长岛县北渤海湾中之砣矶岛、大钦岛。是山东至辽东的海上要道。《新唐书·地理志》:“登州东北海行,过大谢岛(今南长山岛)、龟歆岛、末岛、乌湖岛(今隍城岛)三百里。”
西汉置。治今云南巧家县东南崇溪东北。属犍为郡。东汉省。西晋复,更名堂狼县。南朝齐后省。
唐人。昭宗时曾任江都县尉。著有《唐录政要》。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望都县西。《古本竹书纪年》:赵武灵王“败燕师于勺梁”。《战国策·魏策三》作“三梁”。参见“三梁”。
①即今河北宣化县西北沙岭子。辽大安五年(1089)道宗猎于沙岭;明永乐中,成祖北征,次沙岭,并即此。②今辽宁盘山县东南沙岭。明天启二年(1622),后金围攻西平急,王化贞以孙得功、祁秉忠进战,熊廷弼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