稒阳县
西汉置。治今内蒙古包头市东古城湾乡古城。属五原郡。东汉废。汉代为北边交通要地,《汉书·地理志》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虏城”,由此途经光禄等城,通往塞北和匈奴。
西汉置。治今内蒙古包头市东古城湾乡古城。属五原郡。东汉废。汉代为北边交通要地,《汉书·地理志》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虏城”,由此途经光禄等城,通往塞北和匈奴。
明福建晋江(今泉州)人,字载甫。万历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天启中附魏忠贤,充《三朝要典》副总裁。七年(1627)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崇祯元年(1628)遭劾归。次年定逆案,革职闲住。
书名。近人罗振玉撰。二卷。据《清德宗实录》校《庚子京师褒恤录》成册,订正原书讹误一百三十余处。
官署名。隋代置常平仓。唐高宗显庆三年(658)置,隶太府寺,令一员、丞二员、监事五员,掌平籴、仓储、出纳;武则天垂拱初东都洛阳亦置。北宋初存其官名而无职司。
①见“南衙”。②地名。或称北衙街。在今云南鹤庆西南。明代属云南鹤庆府。隆庆年间在此开办银厂,建有南北管理衙门,故名。
见“三旗庄头处”。
古族名。东汉时东羌的一支。分布于西河郡。安帝时参加羌民大起义,活动于安定、北地等郡,失败后仍居原地。魏、晋时部落离散,山、陕等地有姓虔耳(一作钳耳)者,即其后裔。
即“亮噶尔”。
1540—1620明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万历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万历二十二年(1594)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欲使他领其事,乃先撰《经籍志》,因纪、传无人撰著,事遂寝。后
建筑构件。为位于斗栱撑头木之上的凹形木,以承北桁檩。每层梁的两端挖出的凹进处,亦称桁椀。
①周代国名。在今山东聊城东北。《春秋·庄公二十四年》:“郭公”,或说郭即亡于该年(前670)。齐桓公曾观其故墟,见《新序·杂事》。②一作廓,又称郛。外城。《管子·度地》:“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孟